星云法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承受佛光的加被,我虔诚地为各位祝福。从今天开始,在这三天当中,各位只要有空来到这里,听到说法的音声,我们所有发起演讲会的各个单位,和全体的工作人员,都将虔诚地祝祷各位,平安吉祥如意。

我在三天当中连续要讲的题目只有一个,这个题目就是:‘从佛教的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这一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不是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说得清楚的。不过,我们藉着这个机会,对各宗各派做一概括性的介绍,让各位找到一个佛教的入门,以便将来信佛学佛有途径可循。谈到佛教的各宗各派,佛陀最初创教的时候,为了适应众生的根器,而说了种种的法门,并未曾提到宗派的分别。到了后代,由于历代大德依个人研究兴趣的不同,而对佛陀一代的教化,作各种不同偏重性的探讨,加上个人的修持体验,而对经典产生种种的诠释,以为自己所阐扬的,最为代表佛陀的教义,衍变所及,乃渐渐形成各种宗派。

在佛教的宗派里面,大乘的佛教,在中国产生八个宗派。这八个宗派之中,比较重视义理的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及三论宗等,比较重视修行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及密宗等。

中国大乘佛教的八个宗派,传到日本以后,再分演出五十多个宗派。关于日本佛教的宗派,我们暂且不涉及,在这三天之中,我们所要讲的是中国佛教的八个宗派,所指示给吾人修行的方法及其内容。

壹、各宗派的特性

这八个宗派各有它们自己的修行方法,我现在用四句话,扼要的标出他们的特点,介绍给各位,这四句话是:

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一.密富

第一句的‘密富禅贫方便净’告诉我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富有。因为密宗的坛场,要布置得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

二.禅贫

什么叫禅贫呢?如果你想学禅宗,没有钱不要紧,因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之处,只要双腿一盘,就可以参禅了。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杂果,穿的是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么的清贫澹泊,但是他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

三.方便净

方便净,就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如果念佛,不管什么行业、身分,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行法门,非净土宗莫属了。

四.唯识耐烦

第二句的‘唯识耐烦嘉祥空’,就是学法相唯识的人,必须要耐烦,因为法相唯识里面的名相很繁琐,义理层次比较复杂。你如果不耐烦,就无法把它的头绪搞清楚,一进入法相唯识里面,如堕五里雾中,所以学唯识必须像学数学一样要耐得住烦,才能学得通。

五.嘉祥空

‘嘉祥空’的嘉祥,也就是三论宗的嘉祥吉藏大师,又由于其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嘉祥宗所依据的经论为《百论》、《十二门论》及《中论》等三论,而这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它为嘉祥空。

六.传统华严

第三句是‘传统华严修身律’,所谓‘传统华严’,中国号称是大乘佛教的国家,中国佛教的大乘思想,就是以华严为中心的。近代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虽然主张八宗兼弘,但是以华严思想,作为他信仰的根据。《华严经》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经过中国祖师大德的智慧融合,将华严法界缘起的思想,发挥得最圆融、最究竟,并提出种种的观法,寓哲理于实践之中。由于历代大德对华严思想所做的创新与发明,使华严哲学在中国佛教史上开出了奇葩,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传统信仰。

七.修身律

修身律,佛教的律宗,是讲究修身做人的,因为人格完成了才能成佛。把人做好,修身完成,才能进一步开发内心的光明智慧,而证悟最高的真理,这是律宗给予我们的指示,所以称为修身律。

八.义理组织天台宗

第四句的‘义理组织天台宗’,在各宗派之中,对佛学的义理,能建立严密的组织,有系统的加以阐发者,当推天台法华为第一。天台智者大师,将佛陀一代圣教,分为五时,并按其所摄受的对象,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以及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以科学方式,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门别类的归纳于不同根性的众生,并将修行的方式与证果的等次,一一加以分析比较,所以说到义理的组织方面,天台宗是最严密,最有系统的。

以上概略的介绍了八大宗派的各个特点,除此之外,此八宗另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时兴盛于隋唐盛世,并且都发挥了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和隋唐的治世昌隆相得益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是盛极一时的大乘八宗,到了今天,有的已趋于衰落,有的虽然继续弘扬于世,然而已经比不上隋唐时代的盛况了!

贰、佛教八宗在台湾的情形

那么,大乘佛教的八宗,在今日台湾的弘扬情形又如何呢?

一.密宗

密宗,在台湾有人修学藏密,有人修学东密,修学藏密者,即修学西藏的喇嘛教;修学东密的,即修学日本高野山派的密宗。战前,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日本的佛教也因此传到台湾。日本的密教分为两大主流:一为天台宗之台密,一为高野山之东密。现在在本省北部或南部,藏密、东密,都有人在修持。

二.禅宗

禅宗,在大陆非常普遍,当时所谓的丛林大寺,都是禅宗的道场,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还不曾建过有规模的禅寺丛林,连禅堂都很少见。有几位禅师大德,虽然也努力推广禅学,但也只是很少部分而已。有的寺院,虽然自称为某某禅寺,实际上修学内容和禅宗却不相干。目前台湾佛教的各宗派,其法统几乎都是从禅宗演变而来。由此可见禅宗对近代佛教影响之深!

三.净土宗

统领今日台湾佛教的是净土宗,不管禅寺也好、律寺也好,普遍地以念佛法门来引导信徒修持。而以念佛法门为中心的念佛会、莲社、居士林等,相继成立,这种现象当然很好,不过,我们所希望的佛教是多采多姿的,各宗各派都能同时发挥其精辟的思想,重新呈现出隋唐盛世八宗并弘的情况。

四.唯识宗

研究唯识的人,在台湾,目前少之又少,太虚大师虽然主张八宗兼弘,但是他对于佛学义理发挥得最为透彻,贡献最大的,还是法相唯识。民国初年,僧侣则有太虚大师。在家居士则有欧阳竟无、杨仁山等大德的推弘,对于法相唯识的研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国十几年时,还办过法相大学,培育出不少的人才,后来分别担任各大学的唯识学课程。

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今年开办了唯识科。老师很难聘请到,我们请常觉法师担任科主任,他对于唯识论、摄大乘论等,有非常深刻的研究。他对我说:‘你简直将一个最困难的担子,最沉重的担子,交给我来背负。’目前,在新加坡弘扬佛法的演培法师,他也是研究唯识的。

五.三论宗

嘉祥三论宗的学者,在目前佛教之中,最为有名的大德是印顺导师。他对中观缘起性空思想,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肯定缘起性空是起源于佛陀最初开证的法门,也是佛陀在《阿含经》里所开示的根本教义。因为性空唯名的义理高深,所以目前对三论研究有心得,并且能加以推扬的大德,就很少见了。

六.华严宗

传统的华严,在当今台湾各个寺院里面,讽诵《华严经》的很多,但是如唐朝清凉大师一样,把华严深奥的教理,有组织系统地加以诠释、推演者,则如凤毛麟角,不容易找到了。

七.律宗

台湾,每天举办传戒法会,基本上是维持了佛教的法幢,但是对于戒律的内容,真正去了解研究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律宗不只是形式上的持戒而已,其修行方法,其精神内涵,净化生命的意义,都需要进一步的阐扬!

八.天台宗

义理组织严密的天台,曾居住在新竹目前已经圆寂的斌宗法师,他曾到过大陆,在观宗学社专攻天台,很有成就,其门人弟子--慧岳法师,继承他的志愿,弘扬天台,非常难得。

佛教的八个宗派,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简单地将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告诉各位。今天预备介绍两个宗派的修行方法,一是华严宗,一是天台宗,其余六个宗派,留待明天和后天再说明。

参、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

为什么今天要先讲说华严和天台呢?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以后,首先宣说的圣教,就是华严。所以佛教对如来一代时教,以一个偈颂来说明其先后:‘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最初的二十一天,佛陀所开讲的是《华严经》。‘阿含十二方等八’,就是讲《阿含经》的教义,讲了十二年;《方等经》讲了八年。什么叫《方等经》呢?就是不属于华严、法华、般若、涅槃的大乘经典,如大家所熟悉的《阿弥陀经》、《药师经》、《维摩经》等都是方等经。

‘二十二年般若谈’,这是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经》。‘法华涅槃共八载’,就是《法华经》与《涅槃经》,一共讲了八年。根据史传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把这一首偈的时间加起来,刚好四十九年。今天我们遵循佛陀启教的顺序,首先讲说菩萨乘的华严哲学,让我们三天的演讲法会,先得到一个圆满。

一、华严宗的修持方法

(一)《华严经》的来源

在说明华严宗的修持方法之前,向各位介绍《华严经》。在浩瀚的经典之中,《华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佛陀在七个地方,有九次的聚会,才把《华严经》讲完。据说佛陀宣讲华严时,没有人能够了解其中的奥义,后来这部经,传说被藏在龙宫里,搁置了六百年之后,才被龙树菩萨发现。龙树菩萨以他的聪明把下卷背诵下来,但是前面的上卷、中卷,还没有看到,为龙宫的人所发现,被赶出了龙宫。他出了龙宫之后,就把记忆所及写下来,此即龙宫传来的《华严经》。

在中国有三种梵文译本的《华严经》。东晋时代的佛陀跋陀罗三藏,他翻译的《华严经》有六十卷,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六十华严》或晋译本。唐朝的实叉难陀三藏,翻译的华严经有八十卷,名称也叫《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为《八十华严》或唐译本。另外唐朝的般若三藏翻译了《华严经》的〈入法界品〉,有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不论是《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内容都是华严经,义理都差不多,而《四十华严》乃《华严经》中最重要的一品--〈入法界品〉的单行译本。现在有一个问题,前面说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来的,那么,龙宫究竟在那里?

有人说:龙宫是在海龙王所居住的大海里面,这种说法有待商榷。船只航行的地方叫大海,吾人所居住的世间,也如同大海一样,我们称之为茫茫人海。其实波涛汹涌的海龙宫,就是国君所住的王宫,而龙王,即印度民族中被称为龙种的那伽族国王。古来世间上的珍宝,总是为国王所拥有。根据历代的研究,《华严经》被收藏在龙种族的王宫里,六百年之后,才被龙树菩萨所发现,将其经文背诵下来,而传播于世间。

(二)《华严经》的三时判教

华严宗的三祖--法藏贤首国师,把佛陀所说的一代时教,用太阳照物的比喻,分了三个时候:第一日出初照时,譬如太阳刚刚上升,先照高山,比喻如来最初证悟,先以无碍智慧光明,照诸大菩萨,所说的经典就是《华严经》与《梵网经》。

第二时为日升转照时,因为光线的照射角度不同,所照的地层面也不同,所以这个第二时又分有初、中、后三转,接引了不同根性的众生。

初转是接引凡夫外道,使他们转凡成圣,如太阳出来,透过高山,射及幽谷之处,就是凡夫外道的比喻,佛陀对他们说的教义是三皈五戒、四圣谛、十二因缘,也就是阿含等经典。

其次是中转,为了接引小乘进入大乘,及摄化大乘根性的菩萨,阳光透过幽谷,然后普及高原,比喻众生心量已较宽广,可学菩萨道了。佛陀此时为他们说《解深密经》、《圆觉经》、《维摩经》、《大宝积经》、《楞伽经》等。

太阳一直上升,到了日正当中,普照大地平原,如同佛光正照利根菩萨,佛陀为他们开示般若性空的经典,例如《金刚经》、《大品般若经》等,此为后转。

第三时是日没还照时,这是转摄末归本的法轮。无限美好的夕阳,即将下落,却又还照高山,表示佛陀将入涅槃,开示圆满的妙法,所谓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所谓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此时所说的就是《法华经》与《涅槃经》。

以上三时判教的方式是华严贤首国师的说法,但是天台宗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智者大师的五时判教,才最合理圆满。

(三)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

《华严经》是佛陀的教法之中,最高深最究竟的法门,佛陀在海印三昧中演说《华严经》,除了利根的大菩萨之外,鬼神、天龙八部等,都无法了解其中奥妙的道理,即使二乘根器的阿罗汉,也不能领会佛陀的说法。《华严经》既然是佛陀一代时教之中最上乘的妙法,那么其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在佛教各种经典中,有的讲真空,如般若中观;有的说妙有,如唯识法相;有的提倡顿悟,如禅门南宗;有的主张渐修,如禅门北渐。不管空有也好、顿渐也好,华严把这些思想统摄,而建立了诸教圆融的一乘圆教。大乘别教的华严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呢?华严的世界叫‘华藏世界’,也就是万有诸法由心所现的一真法界。此一真法界,是真妄泯灭,生佛不分的真理世界,是超越一切的对待,本体即现象,现象即本体,绝对平等的世界。如果我们能够认识一真法界,则能扩大生命的领域,证悟到生命的永恒不灭。我们最惧怕的是死亡,最厌恶的是贫贱,如果我们能契入一真法界,则能脱离贫贱、富贵、有无、生死、多少、高低等对待世界的束缚,而得到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彻底体悟了一真法界的道理之后,对各位今后的生活、思想、事业等,将会有很大的助益。下面我归纳数点,简单地说明一真法界的内容:

(1)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

在我们的常识里,看到一个人只有一块钱,心里马上反应:‘啊!一块钱,真少呀!’看到家财万贯的富翁,则以为:‘万亿钱财很多呀!’这是我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在一真法界里,一个不算少,万亿也不算多。我们怎么认为一块钱少呢?那是没有认识到一块钱的价值。这个‘一’,不是计数东西时最小单位的一,‘一’是个无穷大的数字。例如万法归一,纷纭变幻的万有,其本源是一个的。一粒砂石、一点粉笔灰、一个银河系、乃至一个宇宙虚空,都含藏于‘一’之中。万亿虽然多,万亿之上另有万亿,永远有一界限。我们要培养从一粒砂石去透视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见识。过去我们刚刚举办弘法演讲法会的时候,最初在仅能容纳数人的小庙里举办,渐渐扩大至国立艺术馆、中山堂,乃至可容纳数千人的国父纪念馆,将来即使再扩大,扩大至整个世界,都只是一个道场而已,不会增加成二个或三个道场。这个‘一’的涵意很深广,我们应当好好去体会‘一’的无限性。

(2)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

我们的观念里,总以为微尘很小,虚空很大。其实,这种大和小的概念,也是错误的见解。在真实的世界里,大小将是一样的。过去有一位书生,到寺院去参拜,看到殿堂上写着一副对联:‘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深深不以为然的说:‘佛教讲话矛盾,不合情理。须弥纳芥子,高大的须弥山,包藏如芝麻那么小的芥菜种子,还合乎常理;芥子纳须弥,这个小小的芥菜子怎么能够藏纳须弥山呢?简直是狂妄之语!’恰巧一位知客师父听到了,就上前询问,他说:‘先生,这副对联并不矛盾,你是读书人,想必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吧!请问你,万卷书读到那里去了?’

那个人肚子一拍,就说:‘读到我肚子里去了。’知客师父于是拿了一本书说:‘请你也把它放到你的肚子里面去吧!’读书人说:‘道理可以读进去,书怎么可以放进来呢?’万卷的经论可以容纳于小小的肚子里,这个大与小能够互相容纳的道理,就是华严微细相容的道理。俗语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的肚子真的那么大吗?怎么能撑船呢?佛陀的肚量包容天地,我们也和佛陀一样人人具有佛性啊!尽虚空都在我们的心胸之中,关键只在我们能不能把心里的世界,慢慢的扩大而已。

我昨天从高雄到台北,到了台北市内,单单一条罗斯福路就走了一个多小时,我想台北人口这么多,这么拥挤,最后到了我们办事的普门精舍去,从这边走到那边,再从那边踱到这边,转来转去,总是在几坪大小的空间打转。我感觉居住在台北,实在是一件苦恼的事,空间太小,人口太多。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人口密集的台北市,要求拥有宽敝的住居,但是我们如果能够了解华严的一真法界,先将自己的心里扩大,心里的空间扩大起来,虽然是立锥之地,也和整个法界一样宽广。把我们的心量扩充得如一真法界一样宽大之后,对我们现实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会减少因为空间狭窄所引起的冲突,而得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3)刹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

刹那是佛教计算时间的单位,表示时光很快的意思。有时候说:‘时光很快啊!刹那刹那过去了。’这个刹那究竟有多短呢?‘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意思是说年轻有力气的人,轻轻弹一下手指的瞬间,就具有六十三刹那。如果用秒来计算的话,一秒钟至少有好几百个刹那。

劫波,简称劫,是计算长时间的单位,是无量数时间的代表,例如三千阿僧祇劫。依一般的想法,刹那很短,劫波很长,其实劫波也不算长。例如有的动物,朝生夕死,它也过了一生;有的动物,能活几百年,龟也好、鹤也好,它还是过了一生。一期的生命,不外是我们行为所留下来的记录,由于记录的长短,在时间上乃有长短之别,但是在真实的生命里是没有长短的。譬如人虽有生有死,但是这一切都是虚妄的,人就是死也死不了的,身体死了,生命却不会损减,好比房子烧毁了,房子倒塌了,可以搬家;身体坏了,生命也要更新,是不会死的。《华严经》所说明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无限的、永恒的、亘古不灭的,我们对于生命要建立起无限的信心。

革命先烈邹容,十九岁就死了,但是留给后代的是多少的敬重,多少的怀念。谭嗣同为了维新,为了革命,洒下了青年的热血,留给人间多少赞叹。佛教的翻译大师--鸠摩罗什,他座下的僧肇法师,三十岁就去世了,可是他所遗留下来的肇论,在佛教思想史上,却有不朽的价值。

有的人虽然仕途蹇滞,名不闻于当世,但是他的精神却万古流芳。有的人活得很长久,即使长寿的彭祖活到八百岁,而今安在?有的人做了一个梦,就过了好多年,例如穷书生卢生,投宿在一家旅馆里,看见老板生火要烧黄粱,他在旁看着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一入睡就开始做梦,梦见自己走到另外一个国家,娶了一个很美丽的崔姬女子为妻,功名得意,连连升官,生了几个儿子,也极不平凡,就这样享受了五十年的荣华富贵,才生病死去。当他梦到自己生病死去的时候,翻身打个哈欠,从梦中醒了过来,看到刚才老板烧煮的黄粱还没有熟,这时他无限的惊讶,五十年的荣华富贵生活,原来只是黄粱一梦。梦,也能把很短的时间拉得很长。

佛教里面的禅定,也是如此。在禅定中,自己觉得时间很短,可是外界却已度过了多少时日。像太虚大师在普陀山,有一次盘腿打坐,耳边听到寺庙养息敲钟的梵音,大师入了禅定之中,觉得时间如弹指般的短暂,但是一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出了定以后,正是早晨敲钟做早课的时候,他还以为昨夜一百零八下的钟声还没有敲完呢!

所谓‘洞中方七日,世间几千年’,对禅定的人而言,漫长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短暂;在牢狱中服刑的人,一天如同一世纪那么长久;恩爱的人,一旦分离之后,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冤家对头在一起,则度日如年。所以,时间的长短,不是绝对的,都是我们爱憎情绪上的分别。

在华严的一真法界里,有的不是真有,无的不是真无;污秽的不是污秽,清净的不是清净;退步的不是落伍,向前的也不是前进。在一真法界里,有无也好,净秽也好,前后也好,大小也好,长短也好,都是虚假不实的!超越时间空间的一真法界里,一念百千劫,百千劫在于一念,一粒微尘就是十方国土,十方国土也是一粒微尘,在《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是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无碍的法界。

不读《华严经》,不知佛教的富贵。只要读过《华严经》的人,便知道佛教思想的高超与丰富,心胸也自然宽广扩大。八十卷的华严,六十卷的华严,四十卷的华严不是短时间能说明得完的,下面我要向各位简单介绍华严宗的几位祖师。

(四)华严宗的祖师

中国的杜顺和尚,是华严宗的初祖,生于陈永定元年(五五七)的陕西省万年县,十八岁出家,专宗华严,著作《法界观门》,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创出‘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是一位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大德。他一生之中,神异事迹很多,有瞎子聋子拜见他以后,能见能听。有一次他涉水过河,河水忽然断流,等他上过岸后,才又水流如故。唐贞观十四年(六四0)圆寂于义善寺,深为朝野所敬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

华严二祖--智俨大师,甘肃省天水人,孩童时代喜欢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就当起法师,并叫一起玩耍的同伴做他的听众,为他们说法。他出家以后,深探华严藏海,二十七岁时,便著作了《华严经疏》五卷,也就是有名的《华严搜玄记》,另外有其他的著作,将近二十余种。他除了以著述弘法,以教育徒众为职志外,一生不求名闻,风范清高,唐高宗总章元年预知时至,对门人说:‘吾此幻躯纵缘无性,今当暂往净方,后游莲华藏世界,汝等随我,亦同此志。’到十月二十九日晚上圆寂于清禅寺,享年六十七,是为华严宗第二祖。

华严宗的第三代祖师是有名的贤首法藏大师。法藏是他的名字,贤首是皇帝封赐给他的名号。大师十六岁时,曾经在陕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以表示对佛教奉献的虔诚。后来听了智俨大师讲《华严经》,就归投在他的门下。

大师曾经协助实叉难陀三藏翻译八十卷的华严,并且襄助菩提流志三藏翻译了《大宝积经》。一生之中,经卷如此庞大的《华严经》就讲了三十多遍。在著作方面,有《华严探玄记》、《梵网经疏》、《楞伽经疏》等等,不下三、四十种之多。他摄取了杜顺大师的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实践法门,并以《华严经》为骨干,融合智俨大师的搜玄记,完成了华严教理的组织系统。所以华严宗,到了大师的时候,才完成自家教观双门圆满的架构,华严宗由于大师的弘扬,而集其大成,因此华严宗又称为贤首宗,大师对于华严宗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华严宗的第四代祖师叫做清凉澄观大师,他做过七个皇帝的老师,曾至宫中对皇族说法,皇帝听了大悦,说:‘听大师讲华严经,心里很清凉。’因此受封为清凉,他一生当中,有很多异于常人的事迹,最主要的一件事是当他完成了《华严经》的注解以后,特地举行了一个华严经注解落成法会。平时我们曾听说过房子盖好了要举行个落成典礼,倒不曾听说有人对经典注解完成而举行落成典礼的,而这个《华严疏钞》落成典礼的法会,竟有一千多位高僧大德参与盛会。

另外他的奇异事迹还有很多,比方说:三衣一钵,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三衣一钵不离身是佛教的规定,表示他对佛教的戒律非常的尊重,并且严持不犯。还有,他不重视金钱与权力,皇帝叫他当各个大寺院的住持,他视如尘土,虽受到朝野优厚礼遇,毫无欣然自喜!

大师一生没有到过世俗人的家,不像现在,有的初出家的人,只晓得攀缘,这家走到那家。出家学道能够不到处攀缘,才能树立清高的僧格。佛光山的门徒弟子,有百人以上,但是很少和各位认识,因为规定很严,不准随便外出,放荡身心。

清凉国师对一切美好的东西,可爱的东西,总之能染污身心境界的,他一概远离。出家之后,一生没有倒下来睡过觉,顶多是盘腿打坐而已,而且没有离开过念佛的念珠,心里面没有违背过佛陀的教义,每天必诵《华严经》,每天下午还要施食给饿鬼孤魂。大师如此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华严宗的一代祖师,把华严宗发扬光大起来,为我们中国佛教文化开出灿烂的花朵,清凉国师真是功德无量。

华严宗第五祖为宗密圭峰禅师,唐果州西充人。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大师曾赞叹他说:‘能够追随我遨游于毗卢华藏世界的人,只有你一人了。’赞为不可多得之英才,继承清凉大师宗弘华严。师又随荷泽宗的禅师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影响后代甚钜。大师毕生最大的贡献为对《圆觉经》的精辟注释。他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圆觉经》做详尽的注解,著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等书,为历来注解《圆觉经》的泰斗。

华严宗经过五位杰出大师的推弘,完成了华严宗精深的思想体系,和天台宗同为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二大圭壁。

(五)华严宗的修持方法

上面简单的介绍了华严宗的历史传承,下面我要将华严宗的修持方法介绍给各位,以作为参考。华严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我归纳成四点来说明:

(1)发四弘誓愿

所谓‘四弘誓愿’就是:(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五)佛道无上誓愿成。在寺院里,出家人在每天早晚课诵中,一定要讽诵这个发愿文。我有一种感觉,大家对这四弘誓愿,只是例行公式唱唱而已,很少有人用心去想,我真正能够实践这个愿心吗?有什么人敢肯定的说:‘我已经发了四弘誓愿,愿意切实去实践’呢?从唱诵到真正的付诸实践,其中的意义,有天壤之别。

不发四弘誓愿,就不能与华严的一真法界相应,也就不能证悟圆满菩提的大果,希望今天各位有缘人,学习佛法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也就是发四弘誓愿!

(2)修学普贤十大愿

这也是佛门中经常课诵的,此即: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佛住世,七者请转法轮,八者恒顺众生,九者常随佛学,十者普皆撑向。这十件事是大菩萨发精进勇猛心,长期不断的修行,直到众生度尽了,自己才能休息的大愿。此十大愿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启示我们要燃烧起生命无限的热情,完成自己,并且奉献大众。关于这十大愿,有许多专门注解的佛书,各位可以阅读参考,由于时间的限制,在此不加以详述。

(3)修学禅定坐法

华严也有华严禅定,华严禅定的坐法,和禅宗的打坐方法相类似,有六个步骤:

第一项是盘腿--盘腿分为双盘与单盘,双脚互叠在左右膝上为双盘,只盘一腿者为单盘。初学者不习惯的话,两腿交叉也勉强可以。不过不盘腿,心虑散漫,不能集中,腿子一盘,就能思想集中,心意统一,万般的妄想思虑,能够荡涤去除,散心就能收摄回来。

各位有时候外出,有时候办公,感到疲劳时,可以在座位上静坐五分钟,很容易恢复疲劳,其效果和睡眠一两小时差不多。武侠小说描述某人在那里打坐运功调息,静坐确实能恢复疲劳增进健康的。

双盘,在佛教里称为莲花跏趺坐,单盘叫吉祥趺坐。有时候身边染有小病时,打坐也能治好。如果希望腿子练得柔顺,吃饭的时候,可以盘起腿子来吃,养成这个习惯,即使尚未证得华严大定的一真法界,我们的健康也能增加很多。

第二项是保持身直、眼垂、手平放正确姿势。不要弯腰驼背,眼睛不要睁开来望远处。过去年幼初出家的时候,好奇心强烈,欢喜东看西看,老师看到了,一巴掌就打过来了,并且责问说:‘你看什么?那一样东西是你的啊?’不看外境,双眼垂下,比较能够摄住正念。双手相叠而平放,左手置于右手上,这叫弥陀大印。以上是调身之功夫。

第三项是所穿的衣衫要宽松。衣服宽松,坐起来才舒服。西装不方便,妇女的窄裙子更不合适。衣服太紧会阻碍呼吸循环。另外要注意在打坐之前,身体要稍微动一下,前后左右摇幌几下,使身体各部分的血液流动,然后稍作按摩。比方说,脑后可以抚摩搓揉几下,脚底心也可以摩擦,血道流通重要的部分都稍作按摩,这样能够使打坐时身心比较舒畅,容易进入安静禅定的境界。

第四项是静坐的时候,对於呼吸也要注意,不可像风箱抽气似的喘息,也不能像刮竹似的呼气,要悠悠隐隐,若有若无使气息微细进出,出入息要均匀,不可吸进长呼出短,或者呼出多吸进少,这都不容易使心意集中。因此静坐呼吸,必须善巧分别是风?是气?或喘?或息?然后才能适当调度。

第五项静坐最重要的就是调摄我们的心了。山上的猴或未经驯服的马,不听使唤,狂奔漫驰,我们的心就像是猴子和马一样,荒山旷野,到处奔窜,无法定止于一处。禅定的功夫,就是要把这颗心猿意马的散心,加以缰索,收摄起来,安住不乱。如果我们能够将我们的心调服得很好,不管山林水边,市场集合,随处一坐,都能不为外境所动,而保持轻安宁静。驯服我们内心的猿马,使它不向外攀缘,是我们刻不容缓的急务。

第六项静坐并不是呆呆的坐在那里就算了,要观想,观想诸佛相好,观想华严智慧,静坐到心静如水,不要起波浪,心上的意念思维,尽早不要让它妄动,甚至不要思维,不要回忆,不要去推理,不要去盘算,进入到平等的一真法界。此时心胸清净明朗,像一面清净的镜子,如一湖平静的潭水。一面镜子,如果清净,什么东西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一面湖水,如果波浪迭起,则无法照映出东西,我们人生的幻想、妄念太多,也无法认识事物的真正面目。

(4)睡眠的修行方法

华严禅定的修法大概如此。接着我们要谈一谈华严宗对于睡眠的修行方法。这个法门很要紧,睡眠有睡眠的要诀,有人说:‘唉呀!我失眠睡不着。’睡不着很苦啊!又有人说:‘唉呀!我睡觉时,梦好多唷!’梦多也很苦。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如何不做梦,容易入睡的方法,也是华严宗告诉我们的方法:

第一、睡觉之前要洗脚,用温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比较容易睡得着。

第二、睡觉右胁而卧,佛教称此为吉祥卧,不要仰着睡,也不要覆面睡,那会增加身体的动荡烦燥而不容易入睡。当然右(月+劦)而卧的姿势不自在,但是也要训练自己,不让身体乱动。只要身体保持不动,很快就能入睡了。一般睡不着的人,总是说:‘我翻来覆去还是睡不着。’身体动荡不稳定,因此影响生理,无法安然入睡。

第三、睡下来以后要持观想,观想光明,观想远远的地方有光明。有人睡觉把眼睛闭起来,越暗越好,有的人说点灯才睡得着。但是观想光明时,要把眼睛闭起来,观想眼前若有若无光明,能在观想光明之中入睡,一定会睡得很轻松,很甜蜜,不太会做梦,甚至人虽入睡,旁边的人讲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能了然于心。

有人看到我长得这么壮大,以为我吃了什么好东西,我要告诉各位,我每天吃的是佛法的香饭,吃的是华严的珍肴,最要紧的是睡的是华严美觉。几十年来有时候我的头还没有碰到枕头,就睡着了。明天打算几点钟起来,心里只要想一想;‘嗯!明天两点起床。’不必挂念什么,到时候自然清醒。我觉得佛法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平常,但是却有很大的用处。

另外盖的被单当然不能太薄,但是也不能太厚,太薄容易着凉,太厚则呼吸不顺畅。我们为了走更远的路,所以中途要休息;我们为了做更多的事,所以晚间要睡眠,但是也不能过分贪睡,过分的睡眠,也能伤身挫志。以上是睡好觉的一些方法。

(六)修学华严宗的利益

华严宗的修行方法,当然还有很多,不过这些都是你们各位能做得到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我要告诉各位,修学华严对我们有些什么利益?修学华严宗,或仅受持《华严经》,都能得到很大的利益,会让我们觉得和诸佛一鼻孔出气,没有分别,所谓我、佛、众生三无差别。修学华严以后,每天的生活,好像涵泳在一切智海里面,畅游于一切时空之中,感到生命无始无终,无去无来,无生无死,一切的世界宇宙都跟你合为一体,我们的身心安住于一切的地方,一切的时辰,生命得到了永恒!

修学华严宗或受持《华严经》,得到灵异事迹的记载很多,除了前面介绍的几位华严祖师,他们一生都有许多灵异功德之外,现在再举出几个例子:

第一、元朝正顺法师,出家于五台山,平时以深密的树林为茅蓬,以读诵《华严经》为修行的日课,数目超过一千余部。他同时修学法界三观,每次一进入华严法界的观想以后--三、五天才出定,因此人人都称他为华严菩萨。将要圆寂的时候,门徒乞求开示法语,他说:‘历劫本无去住,应用何思何虑,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莫顾。’入灭时,灵桌上出现五彩之龙,飞游于烛光庭宇之间。

第二、唐朝有位释城慧比丘,在五台山真容院,跟随法顺和尚出家,经常在李牛谷的地方诵《华严经》,吃的是嫩草树叶。当他诵经时,经常有五、六位身着儒服,而不知姓氏、来历的人围坐下来听经。其中几位送奇花异果供养他,花经久不谢,果子吃了肚子不饿。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是谁?众人回答说:‘我们都是山神,因为你的诵经法力,使本山清净平安,特来供养服侍。’城慧比丘感到这些山神打扰了他的清修,于是迁移到别处去了。

第三、后魏文明元年,有位王明干,平时作恶多端,死的时候,堕于地狱,被狱卒牵至门口,看见一位出家人,自称是地藏菩萨,并且教他持念《华严经》的一首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当他见到阎罗王时,王就问他:‘你有什么功德?’他说:‘只能诵一四句偈。’于是就大声念诵刚才地藏菩萨教他的那首偈语。阎罗王就放他回来了,同时地狱里受苦的人,听到四句偈语时,也得到解脱。

受持《华严经》得到很大的功德利益,历史上的记载比比皆是。

《华严经》的内容浩瀚深广,佛陀对上乘根器的菩萨,还讲说了不少时日,我们在短短的二、三小时之内,就想把华严无限奥妙的内容,完全发挥尽致,是不可能的,今天我只能掬一瓢海水,让各位略尝一下,知道海水的碱味。明天、后天,我们将继续介绍其他宗派的修持方法。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念回向偈,也是《华严经》里面的一首偈: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二、密宗的修持方法

(一)密宗概说

昨天本来计划要把华严和法华两个宗派讲完的,但是我们只讲了华严,好像是佛陀的意思,讲说天台法华应该还是照当初如来一代时教,摆在最后来讲。我们今天第一先讲密宗,我们总以为密宗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宗派。密宗,我们平常总把它和显教对立起来,所谓显密之教,其他的大乘七宗都属于显教,唯有密宗属于密教。其实,佛教没有秘密,佛教一切都是公开的,就是说密宗有一些神秘的内容,有一些不重解释的真言密咒,但是密宗还是一切都可以向人传授的。

(二)显密二教修持的融贯

在中国的广大区域里,要以西藏这个地方,最盛行密教。我们现在要了解密宗,仅仅是密宗的仪式,就不是很短的时间可以说完的。在中国佛教的僧团里,住在寺院里面的出家僧众,修身则持律,作课诵是诵经持咒,可以说都是显密双修,即使念佛的人,也要持诵往生咒。不过显教的佛教弟子,修持密咒只是附带的,没有专修。

在中国,很多的佛教经典,有时候都把经和咒合并记载在一起。无论是《药师经》也好,《地藏经》也好,就是《法华经》也不例外,往往是经文之后,附有咒文。甚至《般若心经》,最后也来一段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也就是将显教经文和密教咒语记在一起的例证。

(三)咒语的意义及其功用

密宗主要的修行,就是持咒,现在将咒文的意义和它的功用略加说明。

咒语又名陀罗尼,翻译成中国话叫做真言,或者叫总持,所以一句咒语,包含了一切的意义,也就是总持一切的意义。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这句阿弥陀佛和咒语一样,有包含一切的意思。我们平常见到人,‘喂!阿弥陀佛!’表示说‘你好吗?’现在我们要走了,‘喂!阿弥陀佛!’表示‘再见!再见!’人很多,不小心踩了人一脚,撞到人啦,赶快回头来说:‘唉呀!阿弥陀佛!’表示‘对不起!对不起!’送东西给人,他回答你‘阿弥陀佛!’就是‘谢谢!’的意思。看到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我们过去劝架,‘唉呀!阿弥陀佛!’意思就是说:‘何苦呢?何必这样呢?’看到别人杀鸡杀鸭,父母打小孩,我们就说:‘唉呀!阿弥陀佛!’表示‘很可怜!’一句话有这么多的意思,也就是总持一切的意思。

在密宗所传授的咒语当中,最普遍的是六字真言,也就是明王咒,又叫做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宗教,对事物的真相,讲求彻底的讲明,而这个咒语是佛的真言,只要跟着持诵,不注重解释。在佛门里学什么、修什么,都不容易学、不容易修,修这一句‘唵嘛呢叭咪吽’也并不简单,但是这句话功用很大,如果我们能够把这句咒语持好,可以消灾延寿,驱邪避难,所求皆能如意。

根据《大乘庄严宝王经》上所说,持诵这句真言,功德便是不可思议,若人持此一句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之后,当得极乐上品之生,余诸所求,皆能如愿。

经上说:‘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得如是如意摩尼之宝(六字大明咒),汝七代种族皆当得其解脱。善男子,彼持名(六字大明咒)人,于其腹中所有诸虫,当得不退转菩萨之位。’

‘若复有人以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身中项上戴持者,善男子,若有得见是戴持之人……则同见于如来,又如见于一俱胝智慧者。’

‘若有善男人、善女人,而能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人能得无量辩才,得清净智聚,得大慈悲,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罗蜜多圆满功德,是人得天转轮灌顶,是人于其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所触之人发起慈心,离诸嗔毒,当得不退转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触于余人之身,蒙所触者,是人速得菩萨之位。’

‘若有戴持之人,见其男人、女人、童男、童女,乃至异类,诸有情身,如是得所见者,悉皆速得菩萨之位。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病死苦,受到离苦,而得不可思议相应念诵。’

念诵六字真言,不但自己能够消除罪业,具足一切功德菩提,得到解脱,并且能够庇荫亲族,乃至一切众生,使他们也能够脱离痛苦,得到安乐。这个六字真言的殊胜奥妙,由以上列举之经文,可略见一斑。

持诵咒文时,要抱持坚定的信仰,不准怀疑,只要一心一意的诵念下去,即使念错了也不要紧,仍然有功用的。相传过去在一个交通不便的山区中,一位老太婆想学佛法,苦无良师。有一天,来了一位在家的居士,手里拿了一串念珠,口中念念有词。这位老太婆一看,心中大喜。终于来了一位信佛的人,请他告诉她怎么样修行。这位居士,一向也没有传授佛法的经验,忽然有人请教他学佛,就说:‘喂!我传你一个咒语。’

‘什么咒语啊?’

‘唵嘛呢叭咪牛(吽)’。这位居士把‘吽’字念成了‘牛’字。

老太婆听了,欣喜不已地说:‘唷!唷!我终于得到佛法了’。以后每天就持念‘唵嘛呢叭咪牛(吽)’,念呀念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念了多少遍,想出一个办法,拿了一斗的豆子,每念一句‘唵嘛呢叭咪牛(吽)’就拿一个豆子摆到这边来,就这样每天念一斗豆子数量的咒语。念呀念的,过了不少的时日,念到所谓三业相应的时候,她只要一念‘唵嘛呢叭咪牛(吽)’,豆子不必用手去拿,自动就跳到这边来,每念一句,豆子就跳过来一个。

星移物换,又过了不久,有一位行脚的法师经过。老太婆看到师父来了,恭敬顶礼,供养招待。‘请师父今天就住在这里吧!山路晚上不好走。’这位法师就在那里过夜睡觉,到了晚上,老太婆例行功课开始念咒语:‘唵嘛呢叭咪牛(吽),唵嘛呢叭咪牛(吽)……’地朗朗上口。这位师父一听,奇怪?怎么念‘唵嘛呢叭咪牛(吽)?’哎呀!念错了。‘喂,老太婆,不是“唵嘛呢叭咪牛(吽)”’‘哟!是什么?’‘是“唵嘛呢叭咪吽”啊!你怎么把这个“吽”念成“牛”呢?’‘喔!这样啊!好!改正过来念“唵嘛呢叭咪吽”’嘿!从此这个豆子不跳了。过去老太婆虽然把咒念错了,由于至诚恳切,一心不乱的称念,连没有生命的豆子,也能够感受得到他的虔诚,俗谚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到起了怀疑的念头,心有杂念,反而失去了功用。因此我们诵持经咒,固然要讲求经文正确,而保持一颗诚心更为重要。

密咒要一心真诚的持念,才有效果,持念密咒的功德:第一、能生长智慧。第二、能提升正念。第三、能消除灾患。第四、能聚集善法。第五、能遮止众恶。

当然,念咒最重要的是三密相应,什么叫三密相应呢?第一、手要结印,叫做身密。第二、口要诵咒,叫做口密。第三、意要观想种子字,这叫做意密。三密相应,就是口中诵咒语,同时结着手印,意念中要观想种子字,身口意三业,同时运作。能够三密相应持诵咒文,功德更大。假如不能持念真言咒语,只是耳朵听到别人在诵念而引发了信心,甚至听到了也不相信,还是很好,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结下了一个佛种的因缘。纵然持念这个咒语没有成功,毫无感应效果,至少将来可以获得人天福报。最好的当然是能够听闻,听了之后,能够相信,信仰之后能够修行,受持而不把它忘失。如果我们能将咒文持好,融化于生活之中,一定能够身心愉快,智慧增长。

(四)念咒的五种方法

关于念咒,有五种念诵方法:

第一种是莲花念诵,即有声音的念诵方法。你或者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或者念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或者念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或者十小咒也可以,念诵时,要耳熟能详,朗朗上口。

第二种念法叫做金刚念诵,金刚念诵方法就是把嘴闭起来,不出声音,在心中默念。虽然默念无声,但是要字句分明,了然于心。

第三种念咒的念诵方法是三摩地的念诵,其方法是保持口与舌头不动,心安定下来,安住在禅定之中,然后观想真言的文字。

第四种的念法叫做深深念诵。先观想眼前有一朵莲花,莲花上面有一个白螺的贝壳,从贝壳里发出梵音,然后跟随这音声来念咒。

第五种叫做光明念诵,念咒时,口中在念诵‘唵嘛呢叭咪吽’,观想口中长出一道光明,此光明和我们虔诚膜拜的本尊佛,也就是大日如来合为一体,意思即自己的本性与本尊佛的法身同体无二。以上是密宗持咒的意义和方法。

(五)如何进入密教之门

在显教里,要成为正式的佛教徒,必须皈依三宝。所谓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了三宝,表示我信仰了佛教,愿意以佛法为人生的指南,佛教称此为‘三皈依’。因此皈依并不是拜某人为师父,而是服膺佛教的真理。皈依之后,生活上并没有什么限制,穿红戴绿、珍肴美味,甚至男婚女嫁,悉听自由。只是不改变自己的信仰,肯定自己是个佛教徒罢了!

显教讲三皈依,密教则必须六皈依。除了皈依显教的佛法僧三宝之外,密教还必须加上上师、本尊、护法,以为皈依的对象,这个护法,像我们称各位为护法居士。修密宗的人,需要请一位神明来做他的护法。在印顺法师的《成佛之道》一书中曾记载,太虚大师座下的弟子大勇法师,想到西藏学密法,依照密教的规矩,礼请一位护法神来护持他。不想却请来了一个狐狸精,狐狸精破口大骂大勇法师说:‘你不可以到西藏学密法,如果你坚持要去的话,我就扰乱你的修行。’使大勇法师进退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有时候请护法神来护持道场固然是好,但是神和鬼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如果不能顺其心意,反而惹麻烦上身。好比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平常我们不和他们打交道,倒也互不相关,相安无事。万一和他们有了来往,以后常常会上门找麻烦。

由于密宗的仪轨非常的复杂,诸如灌顶、结手印等,都不容易学习。各位如果想专修密宗,除了六皈依之外,要跟随上师学习,才能如法。平常我们可以修持显教法门,诵念密宗咒语,而收显密兼修之效。

三、律宗的修持方法

(一)戒律的意义

现在向各位说明律宗的修持方法。

律,就是佛教的戒律。佛经里面一再地强调说:‘戒住则法住。’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纲常,是人迈向佛道的准则。人生道路上即使像高速公路那么样平坦,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时有发生车祸的危险;人生旅程上,如果不持戒律,随时有丧失生命之虞。

戒如明灯,如光明一样,有了灯火的照明,可以看清环境,不致跌倒。戒律好像城墙一样,敌人来袭击时,可以保护住我们的生命财产。戒律能抵挡私欲的强敌,守护我们的慧命。戒律如老师,告诉我们人生的方向。佛陀即将涅槃的时候,弟子们围绕着他,问了几个问题,其中就有人问道:‘佛陀,您在的时候,我们以您为老师。您涅槃了,我们以谁做老师呢?’佛陀就回答说:‘以戒为师。’戒律的老师,随时随地指示我们的迷津,使我们知道何去何从。

(二)律宗典籍

讲戒的经典很多,最有名的是四律五论。四律指十诵律、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五论就是明了论、萨婆多论、善见论、摩得勒伽论、毗尼母论。在中国最盛行的是四分律,有法励的相部宗、道宣的南山宗、怀素的东塔宗等三派,其中以道宣的影响力最大。

戒有五戒、十戒、八关斋戒、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乃至无量无数的戒。我们仅知道有戒条,尚嫌不足,要进一步去受持。受戒好比学生要遵从校规,人民要恪守法律,我们则要依循人生的准则--戒律的指示,才不致身心放逸。学校的校规、国家的法律,是来自于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吾人发诸于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两者迥然不同。

戒,依据它的精神,分为戒法、戒条、戒行、戒相。所谓戒法,是佛陀所制定的法规,是圣道的根本,能生长禅定、智慧。严持戒法,可免于沉溺生死大海之苦。戒体是受持戒法之后,并得戒法之精神融贯于内心,产生防非止恶之功德,戒体即戒律的根本精神。戒行是将戒体如法地表现于身口意三业;戒相即所遵守的各种不同的戒行,如前面所提的根本五戒、八关斋戒、比丘、比丘尼具足大戒等等。如果缺乏戒体为内涵,那么佛教的戒律,易流为形式化的戒条;如果戒律的精神,不实践于行为,如同虚设,对生活一点也产生不了作用。因此戒虽分为四科,其精神是一体的。我们受持戒律,要将这四者充分的发挥,蕴戒体于内心,而将戒行形诸于外,则能庄严仪表,受人爱敬。

(三)出家众的戒律

在佛教里面,出家的女子,称为比丘尼,戒律有三百多条;出家的男子,称比丘,应守的戒律有二百五十条戒。即使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出家的小男孩、小女孩,所谓沙弥、沙弥尼,也要守十条戒律。出家人的戒法,依佛门的规矩,本来是不应该对在家信徒讲的,不过,如果不讲,大家心里很好奇,现在我把出家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法,其纲目简单地向各位介绍一下:

(1)波罗夷戒

有四条根本大戒,是不能犯的,犯了这四戒,叫做犯四波罗夷戒。什么叫波罗夷呢?波罗夷是开除不共住的弃罪,犯了波罗夷罪,从此佛教不要他,无法再生活于僧团之中。什么戒那么严重呢?就是杀、盗、淫、妄。杀就是以嗔恨心杀害众生;盗就是不经同意而盗取他物;淫是以贪婪心行奸淫的事;妄是以不实在的话,欺诳别人。有人或许会说:‘唉呀!这个妄语,不是常常会触犯吗?有这么严重吗?’佛教的妄语,不是指问你:‘喂!吃过饭没有?’本来没有吃,为了怕人家麻烦,只有说:‘吃过了。’这种善意的欺骗,不犯打妄语戒。这里的妄语是指大妄语,也就是说没有得到神通,而说我有神通;没有证到罗汉果,而说我现在已经证果了。用这样的方法,取得大众的供养,这个才是大妄语。等一会儿说明在家戒律时,还要加以解释。这个四波罗夷戒最严重,犯了其中任何一条,如同死刑,无法再共住于僧团。

(2)僧残戒

下面有十三条戒叫僧残戒,就是犯了很严重的罪,要赶快加以补救的意思。出家人犯了这方面的戒,等于残废一样,是次于波罗夷的重戒。譬如不真实的情况,随便诬赖别人、毁谤别人,就犯了僧残罪。‘哟!某某法师啊,大概有几千万。’请问你是他的会计师呢?还是他的帐房,怎么会知道他有几千万呢?道听涂说,信口雌黄,制造莫虚有的谣言,就犯这个罪。

‘哟!某某法师啊!曾经说过某人的坏话,做过伤天害理的坏事。’‘是你亲眼看到的吗?’‘啊!没有,我听到的。’‘那一个讲的?’‘嗯!记不清楚了。’讲话不负责任,兴风起浪,挑拨离间别人的感情,也犯了这个戒。

在学校里面,我们见到那一位同学不乖了,马上对他说:‘喂,人家说你现在不好,不用功啊!’‘那一个说我不用功呢?’‘大家说的啊!’‘大家,是谁啊?’‘大家,就是大家嘛!’用这种莫虚有的方法中伤别人,实在已经犯戒了。犯了僧残中的任何一条戒,如果能够接受僧团的救护,仍不失为一位比丘的资格。

(3)不定戒

不定,有两条。所谓不定,即这个罪,还没有确定,尚在怀疑判断之中,是什么样的情况?譬如某某出家人,和某一个女人,共处于幽室之中,或同在偏僻的地方。两人之间究竟有没有犯戒,不得而知,这就犯了不定戒。这种情况要赶快自我表白说明;如果不老实自说,除了不能洗清罪名之外,别人怀疑你犯到某种程度,你就得接受那种罪法的处理。

(4)舍堕戒

第四是舍堕,就是波逸提,有三十条。把多余的钵或衣服收藏起来,不肯转送给别人,超过十日以上不用,就犯了这个戒。这个波逸提的戒,为什么叫舍堕呢?就是犯了这种戒的人,要让他赶快舍离所有犯戒之赃物,不仅要把所得物舍掉,并且要舍除贪心,因此称为舍堕戒。

另外有一种叫单堕,一共有九十条,和舍堕一样,也是波逸提戒的一种。舍堕是必须舍去犯戒的财物,而单堕则只要向他人忏悔,即可以得到清净。因此三十条的舍堕戒,是舍去财物、舍相续贪心、舍罪的意思;而九十条的单堕只有舍贪心、舍罪。犯了舍堕罪或单堕罪,如果不能至诚忏悔的话,会堕入地狱受苦,因此同称为‘堕’。

九十条的单堕戒,条目繁琐,无法一一加以说明。我仅介绍其中一、二条。单堕戒前三条分别为小妄语戒、骂戒、两舌戒,俗话说斧在口中,祸从口出,在十戒中,对于口业就提出了四条,可见我们平时不经意中,由口所闯下的祸端有多少,因此佛教对口业也特别的注重。

所谓妄语戒,不明究实,胡造谣言,强不知以为知,固然犯了妄语戒;知而不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