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法器,我们入寺礼佛你要懂一点

我们前往寺院礼佛时,或许会遇上一场佛事或是早晚课。法师们手执不一样的法器,敲敲打打,庄严殊胜。

在佛事或早晚课中,有五样法器较为常用。其持用的姿势可概括为:对口引磬、合掌木鱼、照面铛子、平胸铪子、捧月手鼓。

01、对口引磬

引磬,也称小手磬,是佛教最常用的法器之一。寺院里每天早晚功课、上殿过堂都会用到。引磬通常在问讯、礼拜,或者一些特定仪轨当中,用来指挥行者的动作。另外在一些梵呗唱诵上,也用引磬来统一节奏。

引磬多为铜制,敲击时声音非常清脆响亮。因此常有记载,有修行人长时间深入禅定,一切声音都不能动摇,这时就可通过敲引磬让其出定。

作为一项法器,引磬的持用也有特定的威仪要求。倘若随意持用,即有失威仪,不能摄众,甚至造成过失。

执持时候将引磬对口,所以叫对口引磬,右手相抱。

打引磬时,以左手拿,右手击之。或仅用右(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与手掌拿住,并用食指与大指向上勾击。

02、掌木鱼

木鱼是佛教当中最为常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是早晚功课,还是平常法事活动都会用到。然而其持用的正确姿势,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古来形容持用木鱼,叫“合掌的木鱼”。

敲木鱼时,左手执木鱼,右手执椎。执木鱼是以大指、食指、中指拿住,执椎也是以大指、食指、中指挟住。鱼椎头与木鱼头相对,两掌相对,如合掌式,故名曰:合掌木鱼。

不敲时,双手扶持,鱼椎在木鱼之外,两食指与两大指挟住,其余六指将其托住。

木鱼的作用,通常是念诵经文时统一大众的节奏。因此敲击木鱼,最讲究节奏平稳,尤其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如果须要快敲,也应该由缓入急,渐渐加速。

03、照面铛子

铛子是佛教唱诵赞偈时的重要呗器,用铜片制成,形如一只圆盘,直径大约四、五寸,四边留有小孔,用细绳把它梆在圆形边框上,而后用铛椎敲击它。铛子与铪子一起配合板眼,控制节奏,用来“伎乐供养”。

古来形容持用铛子,叫“照面铛子”。

不敲时,铛子与铛椎一并执在左手, 铛椎挟在铛子反面外,右手抱住平胸,铛子对口。

敲时左手执铛,右手执椎,铛子照面,故名照面铛子。

执椎是以大指、食指、中指执住击之。

04、平胸铪子

常读《法华经》者该有印象,方便品当中有一句“若使人作乐......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据说,铪子便是起源于古时的“铜钹”,或通称为“铙钹”。

铪子由两枚圆铜片制成,铜片中心的凸起处穿有一孔,孔中并系以布条。

使用时,左手托,右手击。上铪边与下铪边相差数分,则敲时音声当较响亮。

不敲时,两手持平胸,以两大指与两手(食)指压在铪子上面,其余六指托之,置在胸前,故名曰:平胸铪子。

05、捧月手鼓

鼓是佛教当中运用广泛且历史悠久的一项法器。在古印度,僧团使用鼓主要是为了集合僧众,比丘们在布萨时没有按时集合,于是佛陀命令或打犍椎,或敲鼓吹呗。所以在寺院中早起、夜寝时,规定击钟鸣鼓作为号令,于是便有“晨钟暮鼓”一说。

现代寺院的鼓,除了报时集众之用外,最多的是作为法器鸣击。一种是放在架上,旁边有一只吊钟,称为铃鼓。另一种比较小而且可以到处拿的叫“手鼓”,手鼓有一定的执法和敲法。

不敲时,两手捧持,椎在鼓外,两大指挟在鼓内,两食指与两中指托住,余四指环之,名曰捧月手鼓。

敲击时,左手执鼓,右手执椎。执鼓以大指、中指、食指托之,执椎也是以大指、食指、中指执之,向内击之。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