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35慧律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35

蕅益大师要解

圆瑛法师讲义

慧律法师讲解

所以这开跟合要随众生的根机,说法最怕就是不晓得众生的根机,只是拿着一直讲、一直讲,讲一讲只有自己在那里笑。[三十七品。收一切道法虽尽。而众生机缘不等。故作种种开合。其中名义。自应不同。若是好广之机。]好广就是根机比较好,须要比较多资料,[则开演三十七品。]全都讲,[成无量法门。]三十七品开演出来,全都变无量法门。[若是好略之机。]好略就是说希望简省一点,不要讲太多,得到最大利益的,这样就[合演三十七品。]所以说[无量法门。成戒定慧三学。名既不同。义亦有异。总而言之。随众生机缘。乐闻广者。]乐闻广就是说喜欢听到比较广的。[略者。无不演畅。]就是说喜欢听到比较多的或是喜欢比较少的,就全都讲,全都包括在内。[曲尽其宜。]曲尽其宜就是说全都符合,全都合那个根机。[如乐说无碍辩。]像欢喜讲这个法,无碍的辩才,[各随好乐而说也。]每一个都按照他欢喜的、能够接受的来

[故令闻者。念三宝。足见极乐]到极乐世界[众鸟。说法有方。]很好,有很好的方法说法。[善能开导于人。令念三宝也。]西方极乐世界连小鸟都会说法,小鸟都会说法,那么小鸟是阿弥陀佛所变化出来的。[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三者俱称宝者。皆可尊可贵故。]为什么呢?三宝为什么说可尊可贵呢?一个佛教徒若是一辈子有因缘来皈依这个三宝,不堕三恶道,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这个饿鬼,皈依僧,不堕这个畜生道,所以这个皈依变成一种很重要,那么有的人说我的心虔诚就好,心好就好,心好就好哪有一定要皈依三宝,这是你的讲法,你的心有多好,对不对?所以说这个皈依对我们佛教来讲是很重要,就像学校读书一定要先注册,你皈依,你才能名正言顺你是一个佛教徒,所以三者俱称为宝,是可尊可贵。[既圆念三宝。]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就是念佛的智慧,念法就是依佛讲的真理,念僧就是和合清净的福田,[自可圆发三心。明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则理心发。明了因佛性。则慧心发。明缘因佛性。则善心发。]说明正因佛性,成佛正确的原因,正因就是与我们佛性有直接的关系,理性,心就发出来,若了因佛性,这个了就是有下一点功夫而产生这个佛性,慧心发,智慧的心就产生,了因,那么缘因佛性就是藉着种种的条件,所产生对佛性的了解叫做缘因佛性,则善心发,[一发一切发。是为圆发。自能圆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也。]底下:

[]

[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此三句各具四益,详见下释,念三宝中)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

[]

[此正明念三宝因缘。以修持净业。往生为因。谛闻众鸟说法为缘。灼(明也)见慈威三句。]灼就是明,清清楚楚地看到,清清楚楚看到,慈威,慈悲又有威仪,可以降伏别人,又有慈悲又可以降伏别人,叫做慈威不可思议,所以说念佛。[亲见弥陀。有摄受之慈。有折伏之威。慈威二皆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三句。闻法心欢喜。谓之法喜。法喜入心。如饮甘露。是为法味充足。故念法。]这个法听了会让我们觉得,比在世间享受任何东西还好,所以听了会产生欢喜心,叫做法喜入心,我们都说:祝人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所以说法喜入心,法味就充足,可以念法,所以说我们的无量百千万亿的这个财富,不如佛祖的一句偈,一句偈,那么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求法,求法非常地精进,释迦佛祖很精进,那么这个天人要考验佛祖对这个求法的精进,那时候还没有成佛,是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因地修行的时候,佛坐在树上,那么坐在树上的时候,打坐、打坐,这个天人(玉皇大帝)变成一只老虎来,变成一只老虎,经典说我们人寿若是在二万岁至四万岁时,这个畜生会讲话,猪、狗、牛、小鸟直接都会讲话,会跟我们人讲话,因为人的寿命……,佛祖在世是一百岁来讲,这个畜生不会讲话,业障卡住,那么我们若四万岁,直接跟鱼、跟狗、跟畜生直接讲话,这是说那时候我们人跟畜生的福报还很大的时候,那么一只老虎来,这老虎是天人化身的,玉皇大帝化身的,这释迦佛在修行、修行,修到很想要了解这个法,玉皇大帝变成一只老虎来的时候,假装肚子很饿,他就参、参、参……,什么人若有办法跟我说这个法,我用这条生命供养他,无论叫我做什么事情我都敢,这老虎(玉皇大帝化身的):我有办法为你说法,我有办法为你说法,但是我现在肚子很饿,肚子很饿,要先吃东西,要先吃东西。他说:我没什么可供养,不然我的色身供养你。他说:我若自己拿刀自杀,我就听不到了,不然这样,我先剁手给你吃,吃一吃你再告诉我,你先跟我讲一半就好,对不对?讲完我再下去给你吃,全身都施舍给你。佛把刀子拿起来砍断,供养,这老虎吃一吃,它就告诉他:这个世间是生灭法。意思是说这世间是生灭法,生灭法。一听到这句而已佛就开悟,了解这世间是虚妄的东西,接着老虎说:我的肚子还很饿,下面那句还没讲完。下面那句你讲完,我马上跳下来,就是生灭是烦恼,寂灭为乐,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生灭法你若停止,观空,观到后来你得到解脱,寂灭为乐,不生不灭的境界就是真正快乐,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听到这句佛马上证果,跳下去,这个玉皇大帝就哈哈大笑,果然是为法而来。就现身起来:果然你是为法而来。不舍身命,不舍这个身命来修行,我们现在的人比较起来实在是差别很大,跟现在的人比较起来,稍微打个八关斋戒就很累了,很累了,早上一口气吃五包糖,晚上不能吃,泡糖,一下子泡五包,幸好我们准备很多,根机看差别多大,所以说修行,佛在修行,我们这种修行,百千万亿不如一分,天壤之别,他知道这世间都是生灭的东西,世间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每样都是假的,对佛而言真理才是真的,要如何让我们找到我们的本性,要如何了脱生、老、病、死的东西,这才是佛最重要的,佛在追求的,所以佛在经典说:我看这个金钱像粪土,像地上的粪土,不重视,不重要,我看这个宝贵像天上的浮云,吾见宝贵如浮云,吾见金钱如粪土,所以佛他最重要就是追求内心的真理,解脱的法,若说能听到这个法他甘愿舍身命,供养人家都没关系,所以说故念法,法就是佛一切智慧的结晶。[同闻共禀。]大家都听得到,都遵守,[一心修证者。大众同闻。共禀受教法。一心修持。随功行之浅深。而证位有高下。故念僧。]念出家人,至少你若在外面打听,一百对的,问卷调查一百对的,大家都欣赏出家人的生活,很欣赏,那是因为不了解出家人的生活,他才会诽谤三宝,出家,这业障很重,那整天都在吃荤的人才有可能这样,若真的对佛法了解的人大家都赞叹出家人,了解嘛!结婚怎么会轻松,世间何乐之有?世间哪有什么叫做快乐,对不对?刺激嘛!刺激当作快乐,像我们到国外的时候坐云霄飞车,他们就去坐,小姐也去坐,坐得哀嚎不已,能听吗?下来,吓得脸像死人的脸,拿钱带差一点心脏麻痹,下来讲不出话,吓得脸色苍白。有一些比丘、比丘尼出国也跟人家坐,下来,定力都没有,空观、假观、中观都忘记,什么见思惑、尘沙惑,无明全都忘记,只知道很难过而已。人家问:慧律法师!你要不要坐?我才不要失这个威仪,我出国我很有威仪,我去泰国的时候那个张小姐(导游),当地有用气艇,坐那个拖曳伞,开很快,利用空气的浮力,人就浮在上面,她就说:师父!你要不要坐一下?我说:这个慧律大法师,若背那个飞到空中被人照相起来。唉哟!飞上去的时候双脚摇晃,在那里哀嚎,你知道吗?哀嚎。在泰国坐那种叫做水上摩托车,裤子湿漉漉,唉呀!怎么能看,我本身我虽然没有修行,但是我很注重这个威仪,我不敢,他们坐,他们尽管坐,我看,我尽管看,所以说这世间所谓的快乐就是说我来刺激一下,让心忙碌一下,暂时寄托,对不对?哪有什么快乐,吓得脸色苍白,赔钱又费精神,心脏又快麻痹,幸好有带救心去,急救。世间人他没有听到佛法,他也不晓得什么叫做真的,什么叫做假的,他也不晓得要怎样了脱,他所认识的就只有现在而已,现在的快乐而已。底下:

[]

[能念即三观。]就是空观、假观跟中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三宝,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我先解释一下:能念就是三观,三观就是空观、假观跟中观。所念就是三宝,就是佛、法、僧,有别相,别相的旁边写一个:相;一体旁边写一个:性。那么相不离本性,性不离相,所以说别相合起来就是一体,一体幻化无量的相,我们在莲因寺的时候忏云法师常常用一个比喻,面粉也能作面条,也能作馒头,也能作包子,也能作水饺,也能作油条,面粉,同一个面粉,对不对?能作千百种东西,千百种面粉类的合起来全都是面粉。我初去听经刚好听到忏公这样开示,老是记得这个比喻,比喻,本性就像面粉,这别相就像面粉,看你要作馒头,作包子,作水饺,或是要作这个油条,或是要作这个煎饼,都可以,晕个葱烧油饼也可以,别相,别相。一体就是性,以及四教义理就是藏、通、别、圆,藏教、通教、别教跟圆教,三谛就是空、假、中,空、假、中,权实,权就是方便,实就是本性,就是实相的东西,权智跟实智叫做硬说权实之不同。有的众生要用方便善巧去譬喻这叫做权,实,直接入本性的东西,直接悟入本性这叫做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就像上面去拣择,料简就是选择,道品应知,三十七道品。

[]

[此简别能念所念。以及三宝不同之相。能念即三观者。]空、假、中,[谓能念之心。体本空寂。]就是说我们这个妄想是意识心,打破这个意识心就看到我们的本性,所以叫做体本空寂。把笔拿起来,空寂就是无生的意思,体本无生,因心而有,因为我们这个心刹那间在变化,刹那间在执著。你在恨这个人,你若不要去想,你的痛苦会减少,你在恨这个人,你再三去恨、衔恨,衔恨这个人,你会愈痛苦,你若用这个智慧去观照、观照,这个本来就没有,恨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再观察,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你计较同样痛苦,所以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你内心的恨、(放下你内心)的生气、的嫉妒,你什么时候得到快乐,其实你随时都可以得到快乐,你只要悟到无生,因为我们的本体当下就是空性,你用任何的思想去想,用任何的意识去推论,全都无法解决事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所能得的东西就是一些妄想的执著,一些痛苦的回忆,痛苦的回忆,所以说我们没有[即空观]的智慧。不能观空,[用则圆照。]圆满的观照,[即假观。正空寂时。寂而常照。]正在无生的时候,常照就是妙用,妙用,所以这个寂就是不变,常照就是随缘,所以正空寂的时候,寂而常照,就是说不变而……,常照就是随缘,[正圆照时。照而常寂。]正圆照就是随一切因缘在观照的时候,照而常寂,随缘而常不变,寂而常照就是不变而常随缘,照而常寂就是随缘而常不变。[即中观。]中观。

[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者。]别相的三宝,一体三宝。[何谓别相。差别之相也。法身。报身。应化身。为四教佛宝。]藏、通、别、圆四教。[教理智断。]这个要把笔拿起来,顿点,教、理、智、断。这个教就是佛教化我们。理,佛所教的这个道理。智,运用我们这个智慧。断,断一切的烦恼,[为四教法宝。三乘贤圣。为四教僧宝。]小乘、中乘跟大乘这就是藏、通、别、圆教。僧宝,[何谓一体?真实之体也。湛然智照。]这个念zhàn,不是zhān,湛就是水清澈而明朗,光明皎洁的样子,清清楚楚,所以湛然就是说很清净的意思,很清净智慧的观照,[灵明觉了。]很清楚[为佛宝。]那么运用佛这个智慧观照就是[实相理体。]实相理体。[清净圆妙。为法宝。]那么实相理体,清净圆妙,就是佛所证到的实相,所证到的理体就是无生,清净圆妙这就是法宝,清净心圆妙的作用。[理智不二。]理性跟智慧不二,[和合无违。]和合无违就是没有一点矛盾,我们现在所讲的感情跟理性,调配得最平稳的那一个接合点,这个叫做和合无违,叫做理智不二,你讲他这个道理就充满智慧,你说他这个智慧他就是运用无生法忍的道理,所以说理智,这个理智是跟我们世间人讲的理智不同,世间人讲感情跟理智是两种东西,我们现在这个理智是两种东西,理就是无生之理,智就是佛具足觉悟之智,所以理是理,无生之理,智是妙智,用妙智觉悟无生之理,觉悟无生之理又产生了妙智慧,这叫做理智不二,不是说理智不二,世间人这句绝对看不懂,在这个角度是说理跟智是合而为一,就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你若看到镜子,你就有看到光,你若看到影像你就看到镜子的反光,本来就是具足这种能力,和合无违,[为僧宝。别相是相。相即性中之相。]别相是相,相就是性中之相,本性所幻化出来的相。[一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本性里面所幻化出来的相,所以他这个相不离本性,不离本性,就像镜子,就像人,这个人充满智慧,智慧跟这个人是同这个色身,[性相一如。二而不二也。]不二而二。

[及四教意义者。别相一体。各分四教。]藏、通、别、圆,[但有三谛权实之不同耳。]三谛就是空、假、中,真谛、俗谛、中谛,三谛权实的不同,[藏通二教。为真谛三宝。]把笔拿起来,悟入空性名为真谛,悟到空性名为真谛。[别教为次第三谛三宝。圆教乃一心三谛三宝。]次第就是空、假、中分别来修,分开,那么圆教一心三谛就是讲到空就是不离假跟中,讲到假,不离空跟中,讲到中道,不离空跟假,所以叫做一心三谛三宝。[前三教总属权。]就是方便权巧,[圆教乃属实。此乃如上文。料简四教道品应知。]

[初释鸟音法利竟。]

[壬二征释略显]

[]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他怕人家误会极乐世界那么快乐,那里怎会有小鸟呢?小鸟会拉屎怎么会跑到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的鸟是不会拉屎的鸟,这是很好的鸟,是好鸟,不是恶鸟,不是像我们现在栖息在电线杆上面的鸟,你一看,鸟屎当头而来,很倒楣,极乐世界不会这样,极乐世界的鸟会说法,说法,符合佛的这个道理才是厉害,所以说舍利弗!你知道吗?极乐世界的鸟不是它造罪业,业报所生,所以者何,是为什么?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小鸟、饿鬼、畜生,怎么会有鸟呢?舍利弗,彼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极乐国土根本就没有饿鬼、地狱、畜生道,何况有实,怎么会有实实在在的鸟呢?底下解释,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法庭变化所作,小鸟都是阿弥陀佛,为了要让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

[此文征释疑难。]就是解释。征释就是解释这个怀疑,众生碰到困难有什么怀疑这个叫做征释疑难。引述,征释就是引述这个……,来解释这个怀疑跟困难。[恐人疑云:弥陀因中。第一大愿。]他发这个愿,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第一大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不取正觉。意思是说阿弥陀佛若是设我得佛,若到达我成佛的一天,设我得佛,我若已经成佛的时候,我那个国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畜生、地狱、饿鬼,不取正觉,我不要成佛,不取正觉就是不要成佛,[现有众鸟。岂不有违本愿乎?]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释迦牟尼佛[呼舍利弗]告诫舍利弗,[而诫之曰:汝勿谓]你不要这么说,[(即莫作是说)此诸众鸟。五阴实法。]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实法,[是罪报(罪业报应)所生。]你不要这样想,[此鸟非但不同人间之鸟。随业受生。而且不同天上之鸟。]也不像天上在飞的鸟,(不同于天界之鸟)[虽能说法。仍属业报所生也。]我们天上在飞的鸟也是属于业报。

[所以者何?此句是征。]你看什么原因呢?[所以不可说此鸟。实是罪报所生者。何也?]为什么呢?[彼佛下解释疑难。彼佛国土。由弥陀愿行。]行,修成证到佛果,[功德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此三恶道。由五逆十恶。感地狱道报。由悭贪嫉妒。感饿鬼道报。由愚痴暗昧。感畜生道报。故名恶道。]叫做恶道。

[又呼舍利弗而告之云: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这个阿弥陀佛的国土它连这个恶道的名都没有,[此引法藏比丘。所发第十六愿为证。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不善名(三恶道)者。不取正觉。]来到这个极乐世界绝对听不到三恶道的名,地狱、饿鬼、畜生,[名且不闻。何况有实是罪报所生之众鸟耶。]何况极乐世界有真正的鸟,没有,没有这种,这都是阿弥陀佛变化的,一定没有。[何况。反显其必无也。非但目所未睹。亦复耳所未闻也。]底下:

[是诸众鸟四句。出其所以。]

[难云:]难云就是说有人怀疑,怀疑,有人怀疑[彼国既无恶道。何以现有众鸟?]

[告曰:此鸟皆是阿弥陀佛愿力。欲令法音宣扬流布。]流布就会宣扬,宣扬就会流布,流布就会宣扬,流布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传达各方,传达到每个地方,[以不思议力。变化所作耳。]

[又引难云:法藏愿后偈云:地狱鬼畜生。皆生我刹中。何得谓无三恶道?]

[引释云:彼偈次云:一切来生者。修习清净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则知未生。虽属恶道。早种净因。既生彼国。皆成上善。同佛相好。岂复存恶道形耶?]一切来生者,一切来出世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修这个清净行,就像佛金色身,妙相都是很圆满,就知道未生,虽是属于恶道,因为早就种这个净因,既生彼国,所以都是诸上善人,同佛的相好,所以绝对没有存这个恶道的形状。

[]

[征释可知。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名字法界不可思议)。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

再解释一遍:(解)征释可知,就是说……,征就是解释,假设自己问答叫做征释可知。

问:那么白鹤呢?白鹤、孔雀,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那么白鹤这不是恶道的名,难道这不是恶道的名,你说极乐世界没有恶道,那么白鹤这不是恶道的名吗?

答:既然不是罪报所生,当然一一的名字就是讲如来究竟的功德,意思就是白鹤是表法的,表什么?表示清净洁白的意思。白鹤是很贵重,所以说这个是表法的,表法的,所以究竟白鹤,无非是性德美称,我们的本性白,纯白,白得像白鹤这样,这是表法的,表法的。岂恶名哉?

[]

[经中征释。无三恶道之疑已显。]所以可知,[故曰可知。此假立问答。以释尚无恶道之名。故问云:]所以他这样问[白鹤等岂非恶道名耶?]白鹤是不是恶道的名呢?[答:既非罪报者。是诸众鸟。五阴实法]五阴,[(指众鸟身心,为五阴实法)。]就像我们现在这个麻雀、鹦鹉、鸟,都认为这是肉身,小鸟是五阴所生的,[既非罪报(所生)。则白鹤等假名。亦非恶名。]

[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者。]一一的名字都是在解释如来究竟的功德。[此承上对显。五阴既非罪报。则属善报。假名既非恶名。则属善名。善报则究竟五阴功德。善名则究竟假名功德。]所以说极乐世界[一色一香。一尘一名。皆即全体法界。]为什么呢?事事无碍嘛!都是阿弥陀佛的本性幻化的,[不可思议。故一一名。皆诠如来究竟功德。诠者显也。]显出来,显现。[以假名诠显实法。]用这个假名诠显这个实法,实法就是究竟法,如来清净法,[如来究竟功德。以如来证穷]「穷」就是「尽」。把笔拿起来,以如来证悟而穷尽[十法界功德。]证穷,不是穷的意思,穷就是尽,贯通十法界,十法界全都了解。[是为究竟。彻法流之源底故。是法平等。一究竟一切究竟。故一一名字。悉皆究竟。所谓究竟白鹤。乃至究竟共命之鸟。无非性德(称性功德)美称。]无非性德就是「称性功德」。[岂恶名哉?]本来就不是恶名,[反显是究竟功德之名也。故旁注曰:名字法界。不可思议如此。]名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叫做名字法界。

[]

[问:化作众鸟何义?]化作这些鸟做什么?有什么意义没有?

[答:有四悉[檀]因缘。(此经悉檀皆是第一义中具下三悉)]四悉檀就是四种究竟布施名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这个在《大智度论》里面讲得很清楚。答:有四悉檀因缘,那么这本经的悉檀都是第一义,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世间人爱养鸟,爱养鸟,你爱养鸟,我们娑婆世界这种鸟比不上极乐世界这种鸟,阿弥陀佛是本性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这种鸟,比我们娑婆世界还好。[顺情而化。]顺着众生的情而化度,[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这鸟都会说法,你想想看!听到之后就生出这个善法,[不于鸟起下劣想。]不要想鸟是这样差劲,是恶道,业报深重才会变成鸟,鸟会说法,我们人不一定有办法,[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鸟就是阿弥陀佛化身的。[令悟法身平等。]令悟到我们的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每样都具足。

[]

[此问答显益。]显益就是好处。

[问:弥陀欲令法音宣流。变化众鸟。有何意义?]

[答:有四悉檀因缘。]四种施舍令众生得利益叫做四悉檀,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一切世界都布施,一切的人都布施,一切的对治都布施,一切的中道实相第一义谛统统布施,叫做四悉檀。[梵语悉檀。此云普施。]普施就是可以普遍布施利益一切众生。

[四悉乃有四益:]

[一世界悉檀。欢喜益。因世界凡情。喜此诸鸟。弥陀随顺凡情而化。令得欢喜。]

[二为人悉檀。]为人悉檀,[生善益。化鸟说法。事出奇特。]我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养一只鸟会说法的,不得了了,这只鸟真的价值不菲,不过娑婆世界这只鸟真的会讲话、会说法也活不久,光是枪,毛就被拔得所剩无几,我们人会贪,养到一只鸟会讲话的那就多少钱你知道吗?上回人家那个报纸有刊登:每天,他的老板外省的,从大陆来,养一只鹦鹉,养一只鹦鹉,现在他开一家店,每句讲的都一样:客人来坐!客人来坐!那只鸟人家开价好几十万,那只鸟人家开价好几十万,想想看!只会讲这几句而已,还会说法,不过若有这么厉害的鸟在娑婆世界也痛苦,太厉害,这只鸟生命马上就没了,大家都要抢,大家要偷抓,偷拿不到就喂毒药下去,吃毒药下去,它又不会讲,他毒死我,他毒死我,拿毒药给我吃,它不会讲这样(法师笑),这只鸟它不会讲这样,难道不是这样,所以说娑婆世界这鸟一定死的,你看!我们当一个法师利益众生牺牲自己,不分昼夜,辛苦为佛教,你看!人家也是要让师父死,一样,是说我会讲话,我有智慧,真的,真的,我若要喝茶我还得先看看里面掺入什么东西,真的,我出去讲经,这茶我都很注意,也不随便让人请客,我这只大鸟被人害死就不会说法了(法师笑),是啊!所以是非同小可的,所以这要注意!要注意!鸟又不会讲话,会说法的,来娑婆世界活不久,活不久,抓不到人家就用毒药,马上就丢毒药过去了,你不晓得像狗在看门,狗在看门,军犬,狗,军用狗,很聪明,你知道吗?人靠近,咬,狗都训练咬不是咬别的地方,都咬这里,咬这里,金门的海防你没看到,都是狗,对不对?人家要让狗死很简单,用一个猪肉或是什么肉,里面掺药,整包丢过去,狗都忘了咬人,都咬那块肉而已,咬得……马上往生,那种连助念都来不及,对不对?所以说大厉害的东西,太聪明的东西会早死,所以我不敢太聪明,我就是怕早死,恰到好处就好,事出奇特,[令闻者。咸念三宝。而得生善。]

[三对治悉檀。]这个鸟说法它又会[灭恶益。]灭你的恶,[鸟能说法。未可轻视。不于诸鸟。]不对于其他种种的鸟,[起下劣果报想。]不于诸鸟就是不对于其他的诸鸟,起下劣的果报想,[令得灭恶。]你若看到鸟,说:这三恶道,不是,这阿弥陀佛化身的,不简单。

[四第一义悉檀。入理益。第一义。即甚深究竟之义。生佛一如。]众生跟佛都是一样。[鸟为弥陀变化所作。鸟即弥陀法界藏身。无一法不具。无一法不造。即理具事造。]理性就是本性具足,事造就是一切修行皆是理性,一切理性无非于事造,所以事理圆融,[令得入理。]

[此经为圆顿教。皆第一义悉檀。]皆是第一义悉檀,中道实相,[便具下三悉檀。以事造不离理具也。]

[]

[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乃)[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可谓法界标指)。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这中间就是显这个微风吹动,诸实行树,诸宝罗网,就是微风树网,音就是声音,乃及,以及一切的依报跟正报假实,当体,当体就是可以说全都是阿弥陀佛,三身就是法身、报身跟化身,四德就是常、乐、我、净,毫无差别,全都一样,一切依报、正报都是佛一个人本性所造作出来的愿力。

[]

[此文标指法界。即直指万法唯心之旨。以显西方六尘之境。]六尘的境界,[一一无非全体法界。微风。乃触尘。]微风,乃是触尘,感触,接触。[树网。乃色香味三尘。音。乃风声。此前五尘为实法。五尘落卸影子。落在意地之中。是法尘。为假法。此六尘是依报。]六尘依报。[众生是正报。若依若正。若假若实。随拈一法。当体即是弥陀三身(法报化)四德(常乐我净)。毫无差别。]全都一样。[亦即我及众生。三身四德。生佛平等。依正无殊。此为第一义悉檀也。]

[初化有情声竟。]第一义悉檀。

[辛二化无情声]

[]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阿弥陀佛那个国土风一吹下去,宝树网罗都出这个微妙音,就像这个音乐同时俱作,不是像我们现在四声道的,极乐世界不只是四声道,同时,不晓得几万声道,不晓得,而且我们这个碰、碰声又吵杂不已,乡下人,年轻人都待不住就是这样,兴趣都跟老人合不来,老人他就是喜欢看这个歌仔戏,爱看歌仔戏,喜欢听哭腔,哭腔,杨丽花那种,若年轻人他爱这个热门的音乐,热门的音乐,愈快愈好,早上若爬不起来,叫他,叫不醒。阿娇!起床!叫不起来,你热门音乐放下去,碰恰!碰恰,……,她在床上……,就一直起来,一直起来,像僵尸般一直起来,音乐放下去,老人若放那个儿子才这样,听那个心脏快麻痹,哪有多好听,极乐世界不会这样,极乐世界音乐奏下去,爱听的都适合你,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说极乐世界都是阿弥陀佛化出来的,当然你要听什么音声都可以,听什么音声都可以,经典说这个声就是非常的,很好、很好的音声,你听了,但不晓得从哪里出来,声音就是很好、很好,不晓得从哪里出来,你一看,树怎么有声音,你会产生一种很不可思议的羡慕,哦!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的时候都找这个莲华,找这个莲华,你已经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往生了,莲华出来,看,啊!娑婆世界,这个文殊讲堂还有两、三百个在努力,那朵比较大朵,那朵比较小朵,看、看……,现在极乐世界的人就期待,期待,用功啊!用功啊!受八关斋戒,若一边念一边打瞌睡,它就……睡莲,不见了,愈用功它就愈大朵,愈大朵,宜兰人讲的,很大朵,很大朵,很大朵,所以要去极乐世界,到达那个地方,我们就会期待这些同参道友来往生,同参道友若没有往生,他会觉得很可惜,若没有往生,莲华慢慢、慢慢……消失,可惜!所以念佛就像浇水般,浇水般,有人说声音若像这样那么响,自然而生,若要休息怎么办,晚上不用睡了,光是吵就吵死了,我们若不想听,动个念头,声音自然不见,他有听到,你没听到,因为极乐世界是几千度的空间所交合的,几千度的,几万亿度的空间所交合的,所以有无量的神通力,简单讲极乐世界就是科学最发达的地方,要让你听到,阿弥陀佛马上让你听到,不让你听到,马上不让你听到,很好、很好、很好。所以这样研究起来,你看!前面讲极乐世界洗澡,水想多高就多高,多低就多低,极乐世界不用有厕所,吃一吃自然化掉,极乐世界不用洗碗筷,不用洗碗筷,吃一吃自然化掉,极乐世界不用缝衣服,天衣无缝,衣服,阿弥陀佛自然帮你遮住,若世间人,说:我听你在说神话,又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看见,但是我念佛到今天,我从头到尾我不曾失去信心,不曾失去信心,因为我有看过好几次,佛的光我有看过,所以这不是谎言,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怀疑,这很简单,我讲一个例子,你绝对百分之一百相信,若是今天佛祖欺骗众生,不是真的有极乐世界,说极乐世界是方便权巧而讲,像乌托邦这样,因为方便在度众生,假设有一个极乐世界,佛若是真的这样,换我反过来问你,自古以来到现在怎么这么多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对不对?临命终怎么这么自在吃到音声,音乐声,闻到香味,怎么这么多人,烧出来好几千舍利子,不然你说什么原因?所以说假设说佛打妄语,骗人,这样就肯定没有妄语,对不对?这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不对?舍利子又是不可思议,你要怎么解释呢?像师父那个舍利子生一百多颗金色的舍利子,一百多颗,白色的生金色的,白色的生金色的,你曾听过吗?不曾听过,拿起来看,透明的,舍利子透明的,已经快被人要完了,还有剩几粒,找个时间我拿给你们看,让你大开眼界我的功夫,舍利子金光闪闪,一百多颗,我用一个盒子装起来,我怕被人偷走,你知道吗?有的人很没良心,你把舍利子摆在那里供养,明天没看到,我不敢拿出来展览,拿出来,明天不见了,人家从印度请佛的舍利来,舍利白色的,噢!很美,很美,你不曾见过,长出来一百多颗金色的,舍利子透明的,人家都请光了,请回去不晓得有没有在拜,我在拜一直变大颗,他请回去拜该不会变小颗,不见了,这些徒弟请回去拜,我看可能不见了,也不一定,真的,所以说你想这世间就是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你要如何用物理、化学,舍利子放里面空无一物,哪有掺什么东西,也没有掺什么佛学的东西,也全都没有,装在里面而已,它就会长舍利,哪有说极乐世界没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用我们人的头脑想,想不出来,对不对?所以我准备买一支叫什么?买一支舍利塔,很大支,点灯,放三、四粒,放着就好,不然会被偷拿,我不骗你。底下要写个:佛陀舍利。不写那四个字还放得住,写那四个字马上不见,现在的小偷很聪明,有人写一张字条上来,请问法师,偷请舍利子有没有犯偷盗戒?可见他曾偷拿过,换我请问你,这条戒律换我问你,我现在供养舍利子,偷拿人家的舍利子有犯戒没有?你看有没有?没有,有,还是随便,下回再告诉你们,偷拿舍利子难道没犯戒?其实这种东西实在很难讲,你知道吗?佛没规定若比丘、比丘尼偷拿舍利子犯比丘戒,都没有这样写,你知道吗?因为人家很虔诚要供养嘛!很虔诚要供养嘛!偷拿实在是不好,实在是不好。

有的《弥陀经》听经听得很好,作很多笔记,人家来看看,听经,听一听,噢!作很多笔记,偷拿回去,跟你说真的有,真的有被人偷拿,这本作笔记的被人偷拿,找不到,那时候郭医师就是这样,我在嘉义弥陀寺的时候在上《十四讲表》,郭医师写得很漂亮,郭医师北一女毕业的,医学院的,当医生,她上课写字很漂亮,非常漂亮,被偷拿,整本写得满满的,她很欢喜听师父《十四讲表》,噢!太棒了,太棒了,结果就是字写得太漂亮,不见了,真的,世间有这种贼,实在很,你知道吗?人家抄多久,抄得很辛苦,偷拿人家的书,知道吗?真的,如果有的话,你赶快拿来还,你趁我们现在不在的时候,静静地拿来那里放就好,真的,不要偷拿这种经典,尤其是我这本要顾好,这本要顾好,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情跟无情同宣这个妙法,情就是诸佛菩萨,小鸟,情,有情,无情就是这些罗网、行树,同宣这个妙法。四教道品,藏、通、别、圆,无量的法门,同时演说,随类,随众生的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念这个三宝。

[]

[此中经文。重告舍利弗。无情法利。]就是说连无情它都会说法能够得到利益,叫做无情法利。[微风者。风之美也。]风之美,[轻清柔和。不徐不疾。]不徐不疾就是不慢也不快,[吹诸宝树宝网。铿然有声。]很清脆叫做铿然的声,[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宫商并奏。律吕克谐。]宫商这是我们古时候的乐器,当然现在不曾看过的人不知道,现在都用西洋的,电子琴,piano,钢琴,喇叭,黑管,简单讲就是说这乐器,宫商就是乐器并奏,律吕克谐,律吕是我们现在讲的旋律非常的和谐。[出微妙音者。幽雅曰微。说法曰妙。音中或赞佛。福慧两足。]福跟智慧两足,[能作众生导师。或赞法。]赞叹这个法,[犹如妙药。能治众生心病。或赞僧。信解修证。能作众生模范。能令闻者。自然兴念三宝。此明念三宝因缘也。]

[解中情与无情。]情跟无情,[同宣妙法者。情指上文众鸟。无情指本科风树罗网。同时宣演。四教道品。无量法门。能随上中下。各类之机。皆得领解。则何异佛音圆妙。随类得解也。能令闻者。念三宝也。]情跟无情都会说法,听到你就念佛、念法、念僧。

[问:无情声。何以亦能说法?]

[答:情与无情共一体。迷者茫然罔觉。]茫然罔觉是茫然不觉。[悟者豁然契入。]悟到的人他就了解,[如香岩闻击竹声。而悟道者是也。]这个禅师听到人家打竹声,马上就开悟,锵、锵……,马上就开悟,悟到我们这个本性,所以说要悟道的方式千百万种,情与无情都可以让我们开悟。[又古德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水在流就像在对你说法,苦、空、无常,溪水在湍流,山色无非清净身,山隐藏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就像我们的本性清净本具。[此土无情尚然。何况极乐庄严佛土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无情还是这样,何况极乐世界庄严佛土呢?

[]

[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灭)[破]恶益。悟证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

我先解释这个意思:念佛、念法、念僧这是从四悉檀所得到的利益,凡夫创闻,把笔拿起来,创闻就是昔所未闻,刚刚听到叫做创闻。人家说的创刊号就是开始,创闻就是说刚刚听到,刚刚听到,凡夫创闻,刚刚听到。大踊遍身,大踊遍身谙很欢喜、很欢喜,全身都在跳动。跳动就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就会发这个菩提心,发这个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会劝告你:世间是痛苦的,世间是痛苦的,像我们那时候受到感情的束缚,创伤,很痛苦,来到这个爱河边,唉!感到世间很痛苦,很痛苦,跳下去就解决,再摸水,又冷冰冰,跳下去死不了就倒楣,又爬起来,那是很痛苦,所以我们一个人他在没有智慧的时候,他不晓得要如何解决这个感情的事情,不要说菩提心,这觉性,菩提心就是我们觉悟的性要发出来,发不出来,哲学也看,心理学也看,每样都看,没机会遇到佛法,没办法,若趁早有机会遇到佛法,我们就知道感情是假的东西,他虽然说没办法一下子看得开,他也不会那么痛苦,至少不会很痛苦,拿不出任何的办法,所以感情这种东西是很矛盾,你清清楚楚,但是你也没有它的办法,就这样,所以说遇到这种都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娶妻就是慢性的癌症,你光是整天被吵、吵……,被吵得发疯,我不骗你,女人发脾气,整夜都不用睡,我不是讲你们,我是讲外面那些,外面那些很没有理性,哪有像我们学佛那么好,没有,学佛每个都很好,不曾吵什么,所以说要发这个菩提心是生善益没那么简单,烦恼重,由此伏灭烦恼,伏不了,伏不了,那时候我们若懂得世间是痛苦,无常,我们用九想观,我们好好地精进,没有,没有人开示,对不对?我调研的时候才有交女朋友,现在国中的就乱七八糟了,国三的,像阿贵他儿子,志清他同班同学,国中二年级,国中毕业的时候,国中三年级,娶妻,小孩生小孩,十七岁而已,十七岁而已,讲真的,十七岁的人,一个女孩子,发育不好的人前面、后面分得清楚吗?你也好了,说的倒是真的,从前面看成后面,从后面看成前面,所以说现在这个社会很乱,很乱,小孩子乱搞,因此我们学佛也要有因缘,那是说我宿世刚好有根机,你知道吗?我学佛就是我在宿舍,大学一年级进去的时候住宿舍,住在宿舍的时候,因为那时候读逢甲大学的时候,心情很差,想我们这种料读这间(大学),心里很不甘愿,很不愿意读,先注册一下再办休学,或是要怎样再作打算,觉得很委屈,正托着下巴在那里想、想……,咦!外面一个佛学社的社长进来,他说:弟弟!你什么名字?那时候我很我慢,不理他:我姓林。你要不要参加佛学社?吃素吗?没有!佛学对人生很好。我说:跟哲学有关系吗?我那时候本来是要读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我高中读三组,高一进去读哲学,乙丁组的,高二,我父亲说读那个不就去顾龙发堂,不然顾精神病院,读哲学出来娶妻怎么养得饱?他就叫我读医学,读医学读一读,每天都在解剖,常常在解剖,我看到解剖又会发抖,我生生世世修不杀生戒,看杀那个青蛙,拿冰敷它,现在想起来很残忍,读医学一定要解剖,没办法,一定要解剖,到后来高三人家已经读一半了,最后几个月才再转甲组的,才再转甲组,三年刚好读甲、乙、丙、丁,程度太好了,你不知道,天才,天才,所以说就读这个甲组的,读这个甲组的,所以说那时候我就想跟哲学有关系,好!我研究看看。一听,第一堂课而已,第一堂课而已,就请一位居士来讲经,说:世间是痛苦的。我坐在那里,开悟。只听到这句而已,其他我没听很多,只听到这世间是痛苦的,这句而已,活了二十几年不晓得世间是痛苦的,是知道很痛苦,找不到要诀,不晓得要怎么办,我想人生整天吃饭、拉屎,吃饭、拉屎,一定有一条路可以解决我人生所有的问题,研究哲学,哲学也不能解决问题,研究心理学,心理学也不能解决问题,本来要去荷兰留学,留学回来,娶妻生子,当一个博士,也没什么。再来,大富人,我都想过,也没什么,人生到底是在活什么,那时候整个脑子都在打转,我们人,生生宿世,他有大修行的种子在,只要听到一句佛法,马上说……,宿世善根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在大学一年级,所有的演讲每场都参加,《十四讲表》演讲每场都参加,考试,考第一名的,考试第一名的,才是厉害。暑假、寒假整个都在忏云法师那里,不然就李炳南老居士那里,不然就去凤山佛教莲社打佛七,所有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佛法,一个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他的条件,不是像你们这样读法,考试,师父!可不可以不要考,去死好了,考一个讲表而已就不要考,非常差劲,不能吃一点苦,对不对?怎么会成就!所以说我们了解人生只要有这个佛法在,人生没有绝望的时候,永远没有绝望,他悟到这个人生,所以必须发菩提心,生善益,他就了解由此可以伏灭烦恼,世间人,我常常在说,你们这些当老师的人常常在解决人家的问题,为什么当老师的人本身就很多问题,当老师的人都劝告这些学生,教国中的:不要乱来。自己偷跑去讨客兄(红杏出墙),又不能讲,他是老师,对不对?又不能讲,我不是说每一个老师都这样,就是说这些老师有办法劝告这些学生,但是他遇到这个(感情)他照样没办法,束手无策,他书读多少,台湾大学,师范大学毕业,他遇到这种东西(感情)他照样投降,你问他: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哪有什么任何原因,你能够讲出什么原因吗?烦恼,无始劫以来这种感情的东西就是烦恼的东西,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没有任何理由,对不对?所以老师有办法劝告同学你怎么样、怎么样,自己遇到没办法。学生若在打架,学生若在打架,他就说:林同学!你怎么脾气这么坏,你忍耐一点嘛!回去三更半夜常常听到老师他家吵闹不休,两点,打得很严重,对不对?他都劝告学生不要打架,告诉他:你要乖一点,以后才会有成就,对不对?若打架,隔天都不敢跟学生讲,若打架,钟老师!你昨天也打架。反而被看到(法师笑),所以说人他没有接触到佛法,我告诉你,只要没有接触佛法,包括博士、硕士,即使是世间的伟人,没有一个有办法的,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办法,绝对没办法,只有佛法彻彻底底地觉悟你的人生,觉悟你的人生,知道吗?所以要注意!佛法是太好了,太好了,是灭破恶益,是灭恶,破恶,灭就是破这个恶,可以破这个恶,悟证一体三宝,什么叫做一体三宝?佛就是有智慧的人,法就是佛讲的真理,僧就是依照佛的智慧,依照佛讲的真理的法,综合就是僧,是入理益也,能够入这个理体的这个好处,好处。

[]

[此明念三宝四益。念三宝是从四悉檀获益。]得到利益。[以同居净土凡夫。创闻]就是[(昔所未闻,今始得闻)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大喜遍身。]太欢喜,[是欢喜益。外与别相三宝。]别相就是事相,把笔拿起来,别相三宝旁边与一个:事相。[内与一体三宝。]理体就是事理圆融,[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什么叫做菩提心?[(即起信论:直心、深心、大悲心)。]但是这三心大家都误会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