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3成观法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3

成观法师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不害」:其义为不杀害、不伤害、不损害、不恼害。]所以不只是说害人这样,而是有这么多意思,[不害心所的体性为:「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对有情众生,不作损伤、恼害之事。]无嗔就是不害它本身的性质是无嗔,你心中如果有一个不害心所,它那个性质是无嗔。这是我从成唯识论里面摘出来的。[这是十一个善心所的最后一个,但它却是菩萨道的根本,]什么是菩萨?菩萨除了积极了要度一切众生以外,消极的要不恼众生,不恼当然更加不害众生。恼害常常在一起,害是恼的更加层次,最坏的事情。[因为「无嗔与乐,不害拔苦」(成唯识论),]只有无嗔,心中没有嗔恚心、嗔恨心的人才能与乐,才能给予众生乐,为什么?因为心中无嗔怒嗔恚心,心中一片祥和才能让人快乐,你如果心中有嗔恨,你给人的一定是与嗔恨相应的东西。所以就会令众生也生嗔恼,你作出来的事情会令众生嗔恼,乃至于受害。所以无嗔的众生、无嗔的人、无嗔的修行者才能够与众生乐。

不害拔苦,如果众生修行者心里面有不害这样一个心所,心里面没有想要恼害众生的心所,他就能拔苦。大智度讲什么是大慈: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所以大慈大悲跟无嗔无害两个一对,同样结果,唯有大慈人能做无嗔事情,唯有大悲人能做无害事情。要修大慈大悲这个德性必须要先修无嗔无害,我不是告诉你们我开始修行的时候第一个做的就是修不怒,所以你也要这么修,第一条修不怒,时时刻刻无论对任何人一定要不怒的事情。不怒不只是不向别人发怒,而是自己心中也不能有怒气,你一定要做这个事情,拿一个小册子,尤其是嗔心大的人,每天生一个小气就打一个小叉,生一个大气就打一个大叉,打叉到后来那个叉叉会越来越少;会越来越多怎么样?那就淡水河没有盖子。你先修不怒,接着修什么?这是我自己修,提供你做参考,接着修不忧,这个都要你自己去作,你不要问我阿梨我是不是念大轮金刚陀罗尼就可以不怒了或是可以不忧了,可以,但那个是比较久一点,要很久很久。

所有的修行都要作意,你不要以为你光是持咒所有的都会了,这个作意里面包括发愿回向。你常作意我要去掉我的嗔怒,你可以把你所修的功德,不管是地藏密法也好,接着修准提法也好,你就常常作意回向,我要去掉我的嗔怒,我要不怒,这样才会。要不然德目有几千万个,万德;你光是修一个地藏密法而且只修一百部你就全都会啦?哪有这么好的事。无始来这么我的嗔恚心哪里去的了这么快,主要还是你作意常常提醒自己发愿回向,提醒自己发愿回向都包括在作意里面。作意什么意思?有意的举心、动念,而不是无明的动念,一切修行都必须要有意的,你无意的作意是什么?那就随逐无明,无明心动就是无意的作意,有觉有知的心动是善作意。

修不忧就常常提醒自己一句话,为什么叫忧?忧通常就跟恐惧有关系,忧虑恐惧,而且忧虑的东西常常是还没来的事,所以你就常常提醒自己事情还没来不提前担忧,这一点你要学乱世佳人女主角她如果想事情想的很烦的时候就说明天再说,就是这样。当然她不是逃避,所以就不提前忧虑,就可以去掉现前的忧。因为事情还没到你这么忧心干什么?没有用,白忧。不忧也就包括放下,你心里面可以放得下,这个不忧、放得下、不怒这个都要你自己在自心上用功夫,不是只有念经、念咒叫用功,这个是心地的功夫,你这些经、咒、法本、仪轨全都是要跟着这个心地法门跑,全都是围绕这些心地法门,成就这些心地法门而修这些法。修什么心地法门?修不害、不怒、不嗔、不忧、不贪、不痴,这些是最根本,真正是修心的。其它你请那些法,修那些法是为了要帮助你的心。

举个例子,我们心就好像引擎一样,法就好像汽油燃料,所以你光是有引擎汽车没有燃料怎么跑?你修了好多这些妙法,你必须要有那些燃料动力,那些法门就是提供你动力。但是动力自己不会动,动力还要人家去动它。法门自己也不能称为法,法门是法但要以心固法,法不为法,以心固法。你心要去用它、摄受它、乃至拿它去引用来灭罪生善,这才有用。怎么样以你修的法来灭罪生善?那就是一句话,普贤十大愿的普皆回向,你要回向我修这个法是有目的的,看是要断恶、修善、增福、布施、灭罪,那个你依自己的需要。如果你还没有修过第一个不怒,你以现在所修最好回向不怒,也就不嗔。但你光是修不嗔,跟发誓不嗔,业习力太重,碰到境界你还是嗔,谁能让你不嗔?现在只好靠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不可思议的密法来灭你不可思议的业习,业习是你没有办法,你明明知道要不嗔,谁都知道,那就是要修这些妙法。所以要搞清楚这个心地法门跟你所修的其它密法,乃至显教法门也都是一样,都是为了修这个心地。

[谓唯有无嗔之人,才能真正于诸众生,施与利乐;利益安乐叫利乐。唯有心中不害之人,才能拔众生苦;又,与乐为「慈」,拔苦为「悲」,]但大慈大悲跟慈悲有什么不同?加一个大字就是一切的意思;慈是与众生乐,大慈是与一切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大悲是拔一切众生苦。大就普遍平等没有界限叫大,所以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悲、普遍、平等、无限所以就称为一切,一切的意思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叫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限制是哪一种众生,哪一些种族、哪一些类别叫平等,不管是人道、畜生道都平等,人道不管白人黑人红人都是一样平等的与乐。平等是到一个或一个集团都是平等,普遍就是没有一个区域的限制或各种限制。无限是指量,尤其是说此世界它世界,具足这三种平等普遍无限就称为一切,如果能够平等普遍无限的与众生乐就是与一切众生乐;如果能够平等普遍无限的拔众生苦就是拔一切众生苦。

[反之,杀害众生、伤害众生、恼害众生,即是心不慈悲。]不恼害众生还包括不怒骂、不鞭打、不杀害、不讥笑、不讽刺,因为这都令人生恼。而且我告诉你用讽刺的令人恼还要更厉害,你骂人人家虽然恼但很快会过去,但你用讽刺的恐怕他一辈子会记得,他就会受恼一辈子。所以你要修不害就必须不能够随便常常骂人、讽刺人,讲话不能用反话。要不然就直讲,不要讲反话,反话人家很难消受,很不舒服,而且用反话那个心就谄曲不直心,以心不直故言不直,所以就拐弯抹角骂人,那样很不好了,学佛的人不应该这样,很忌讳这样,因为直心是道场。你要不就讲,如果要规过劝善也不用大声讲也不用骂的,就好好讲道理。顺便讲一下,你如果对你的孩子他犯了很大的错误你都一直讲,不生气他听了好像没有关系的样子,所以有时候也要假装生气,给予一点颜色,要不然他很皮。(台语)心是平静的,那个时候你才有资格生气,如果你自己生气动气了你就不要讲话,你就忍下来。(台语)

[以上为解释不害心所之体性。不害的业用为:一 、能对治害,]有想要杀害、伤害的心叫害,如果你心里有不害心所,它就能对治让你如果有因缘和合害心起来的时候,因为你已经有不害心所在里面,它就有好像白血球把病菌吃掉,所以就对治害。[二、能起悲愍心。]心中有不害心所的人容易起真的慈悲心,不是假的;[故修行不恼害众生,即能令生菩萨悲愍一切有情的心。]你要生起修大悲心,大家最喜欢修大悲心陀罗尼,但我跟你讲你光喜欢修大悲心陀罗尼不行,你一定还要跟观世音菩萨的心相应,懂得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心是什么心,你再去持大悲心陀罗尼才有用。事实上大悲心有十种心,十种心也不用讲那么多,简单一句话就是大悲,大悲的意思就是不恼害众生,而且常常要拔一切众生苦、求一切众生苦。你要救一切众生苦又常常去恼害别人这个就相反了;但你如果常常恼害别人,又念大悲咒这个理与事相违,解与行相违。你必须要解行能够相应,你知道了大悲咒的用意是什么。

合掌听,大悲咒的用意就是要增长你的大悲心,培养你的大悲心,令你变成菩萨心;转这个众生心为菩萨心。菩萨心最重要的就是悲愍众生,你要往这方面去理解,这方面去修行,这修行一定是趣向于众生,不只是自己。你一定要把你的心量放广大,不要只是想要增长自己的福报、智慧,但是都没有想到其它众生,这样子即使你受了菩萨戒还是不能成为菩萨,因为菩萨想的是什么?菩萨就好像父母一样,一天到晚做父母的都想到什么?都想到孩子嘛,就是在乎,父母一天到晚就想孩子;菩萨一天到晚想众生。菩萨不想众生是什么菩萨?做父母的人都不再想自己的子女这是什么父母?这个当然很烂的父母,现在人就比较有,当父母就常常只是为自己想,比较有;不过子女就更厉害了。所以你要修大悲心,你要成就大悲心,要成为菩萨,就必须要常常愍念众生。用大智度论的一句话:常思以善法利益众生,令得安乐。

这个其实也不用讲的太深,我举一个例子,美国人一天到晚都讲一句话,什么话?你如果到超市店员会讲:我们在这边是为了要让你快乐的,这就是与众生乐。当然他那是职业性的,不过菩萨也是职业性的,菩萨的专业是与众生乐,你也不一定说只是佛法,常思一切善法,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常常想要令别人快乐。相反消极的就是尽量不要让别人不快乐,这个我从初中就开始修了,怎么修?不要让别人难堪,讲话的时候、做事都尽量不要让别人难堪,让别人下不了台,让别人都有台阶下,这样就是在修慈悲心,这是修消极的慈悲心。不讽刺、讥笑别人,讥笑什么?(台语),这个都是在修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会做这种事。我从初中就开始修,没人教,自然而然就修,我观察很多人喜欢所谓的糗人家让人家下不了台,我一看到几个人糗一个人大家都好乐,然后被糗的人就很糗,无地自容,大家都一起乐,我那个时候心里面就觉得很难过。

小人物特别容易被欺负,我看一个电影小人物狂想曲,小人物到处被人捉弄欺负,戏里面的观众很高兴,我们在戏外的电影院里面的人也很高兴,可是我看了就流泪,因为众生就是欺负捉弄那些没有能力的小人物然后以此为乐,大家一起乐,可是就没有想到被欺负的人心情怎么样,这也是我很特殊的地方。我跟大家感觉不一样,全电影院都在笑,但是我在流泪。还有你要学佛、要学菩萨的人绝对不能大欺小、强欺弱,不欺弱者。我在初中的时候跟一个一百八十三公分的人打架,因为他欺负另外一个同学,我很火就揍他,结果那次我没有打输,为什么?因为他的手断掉弄了石膏,所以我那次没打输。为了拔刀相助在读初中高中跟人打了好几次架,但是被欺负人打不过我就跟他打,结果跟我打架的人后来跟我变成好朋友,当然他就被我仪气震慑住,后来对我很恭敬。[以上为解释十一个善心所。]

[4.六烦恼]

六烦恼被称为六大烦恼或六根本烦恼,烦恼有两种,五位百法表里心法就是我们的本体八识,心所有法就是八识的作用,所以心所有法就是心的功能,共五十一种功能,并又分成六大类:1.遍行,是任何情况它都有在里面;2.别境,是修行者才会产生的功能;3.善,也是要修才会有的善,现在修要不然就是过去世已经修了,才会有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你看无贪嗔痴多难,这个都是指修来的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外道的善,是佛法中的善。你看佛所称的善,佛说善哉的善,不是普通的善,佛都能称为善的那一定是不得了。与善相反的就是烦恼,烦恼有六个大烦恼,接着随烦恼。

什么叫随烦恼?这六个根本烦恼是总的头,如果这六根本烦恼有一个起来的时候不会只有一个,譬如贪烦恼起来的时候,随着一定有跟贪烦恼相应的随烦恼,就是跟随它起来叫随烦恼;跟着根本烦恼起来的叫随烦恼。跟着根本烦恼相应起来那几个烦恼就称为随烦恼,与贪相应的烦恼是什么?直接相应的譬如嫉妒,贪的话很容易生嫉妒,也很容易生悭,乃至于生其它种种烦恼,那些叫与贪相应烦恼。所以你就了解烦恼根本有六个: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大烦恼是一切众生生死的根本。

[论]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 疑、六不正见。】

[四烦恼六者:]四就是第四类,心所法的第四种;这个四是第四种心所法就是烦恼,有六种:[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什么叫烦恼?一般都很容易误解,你说我要断烦恼,烦恼不在外面是在心里面。工作好烦恼、或我们家好烦恼,你们家不烦恼是你的心烦恼;工作也不烦恼,是你在工作的时候你的心烦恼,工作本身没有什么烦恼不烦恼,也没有善与恶,会起烦恼的是你自己的心。所以要断烦恼不是断外境,而是断内心,那什么叫烦?你光是讲烦恼好像很容易变成口头禅搞不清楚,所谓烦恼烦跟恼要分开来,什么是烦?就是你心里面好烦好烦,烦的意思就是心动荡之相,波动动荡不止叫烦。恼也是心动荡,烦是中小度的波动,恼是大的动乱;烦是还可以忍受,恼就要暴发了。你不要恼我,恼我我就骂你,我也咬人;小动者为烦,大动者为恼。

[「烦恼六」:即六烦恼。此六烦恼称为「根本烦恼」,因为它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一切烦恼都是依这六烦恼而起来,[一切烦恼皆由此而生长。「烦」与「恼」不同。「烦」者,烦躁扰动;「恼」者,恼乱身心。烦者轻,而恼者重;轻扰为烦,重扰为恼。]烦恼是这样的意思,为什么要研究这六个烦恼?因为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你要断除烦恼必须要先明了烦恼的性相,烦恼的体性,这些烦恼各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它们互相间的所谓互动、相应、怎么样共起、或怎么样相随,这都不一定的,你都了解以后你才可能去断烦恼,否则你都不了解,那叫什么?敌暗我明,你不了解状况如何去断它?你要讨贼你不了解贼的情况怎么样如何去断它?所以为了要对治、止息、修断烦恼,故要学烦恼的种种性相,了解烦恼的性相。

[「贪」:贪心所的体性是,]体就是本质,这个贪的本质是[能令有情于三有之因及三有之果,生出染着。]三有就是三界,三界有因跟果也就是生死轮回的因果,贪能令人对三界生死轮回的因跟果都会生出染着,就是贪着。为什么称为染?因为这个法能够好像色彩一样把我们的心染了,这个染当染了色或污染的意思,本来心是清净的,因为贪爱就污染了。解析,第一个就先讲它的体,第二个就讲它的用;体就是本体,它本体本质性是什么东西,再讲它的用,用是功能作用。就好像我举一个例子譬如你要分析水,用佛法来讲它也有体、也有用;水的体、本质是湿的和流动,它的用是由它的体而产生,因为它的体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产生这样的用。水的体有什么用?用就是功能,水因为湿所以它能润泽,以佛法来讲水的第一个功能润泽所以能够令一切有情无情都能生长。第二个它能溶化、侵蚀、可以带动、浮载、转动,这些都是水的用,佛法就把它称为业用,都是由于水的流动的性质而来。因为湿所以有溶化的功能,溶化、稀释、能够带动、能够浮载行船、转动马达水利发电等等都是水的功能,那就是用。

相同的贪的体性是令人对三界生染着心,[它的业用为:一、能障「无贪」善根;二、能生苦。]消极的是能够障碍无贪这个善根的生起,无贪是一种善根;什么是无贪?就是不贪,也就是你碰到钱财能够不生贪心,乃至于碰到色能够不生贪心,对于香声香味触等等这些都能生起不贪爱的心叫无贪。积极的贪爱心能生苦,因为贪爱心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苦,而且能令人更苦,能生出更多的苦出来。[以由贪爱之力,令五蕴之身生起,复执此身为我,名为「取蕴」;]五蕴其实在唯识学里面称为五取蕴,蕴在唯识学称为取蕴。为什么称为取蕴?就是那个蕴是由于取而来,不取就没有蕴,蕴就是集,五蕴就是五集,五蕴是集合、集起的意思,那个集起是由于取而来,你不取就不会有蕴,就不会结合在一起,所以叫五取蕴。

这样讲好像不太清楚,请清楚一点点,譬如以色蕴来讲,色蕴是集合地水火风,地水火风蕴集在一起称为色,地水火风它会不会自己蕴集在一起?众生自己取着所以令它蕴集在一起。所以我们这个色身的地水火风是自己取着,这个取是什么?爱取有的取,自己取着所以令地水火风蕴集在一起成为色蕴。[以贪爱取蕴为因,而生出众苦。故知三有苦果,皆由贪生。]讲到贪就要讲三毒:贪嗔痴。解析一下贪嗔痴,事实上我们看得到的是贪嗔,痴看不到,因为痴是无明无体,本身无体以什么为体?以贪嗔为体。因为有贪有嗔所以我们知道它是痴,为什么会生出贪、嗔?都是由于痴来的,当然嗔也可以由于贪而生,贪不到就生出嗔。但是它们共同的来源是痴,贪嗔可以说是痴的子女,由痴所生,无明所生;无明而生贪嗔,再由贪嗔生出很多烦恼出来。

[「嗔」:嗔心所的体性,]嗔心所是什么?眼耳鼻舌身是我们的心体,这个心所以电脑来讲心法八识好像电脑的硬体,心所法就好像软体,每一个心所总共五十一个心所,事实上不是五十一个心所,而是五十一个软件,你如果要产生作用就必须要装那个软件,有一些软件尤其是坏的软件我们都装了,好的软件没装;所以现在要装一些好的软件,把那些坏的软件给卸载掉。嗔心所不幸的是我们都装了,而且装了一个很大的软件,只要是跟嗔烦恼相应的事情我们都能作用,因为我们已经有这样的软件在里面,时时在运作。

嗔心所的体性是什么?体性就是体,它的本质[能令人于诸苦因与苦果,生起嗔恚。]这个体就能生,业用是什么?业用是能障,[其业用则为:一、能障「无嗔」善根;二、不安稳性、令心不安,]慧可大师不是乞师为我安心,弟子心不安,这个嗔心就常常令人不安,不能稳定下来。因为不安所以就会做恶行,所以就造恶,为什么会造恶,就是依心中的不安而去造恶。你看美国那些小孩子拿枪去学校杀同学,他就是心不安,他的不安全感就表示在他的行恶上。[「不安稳」之义为,因为心怀憎恚,多住于苦,]心常常在苦里面,[所以不安。「能为恶行之所依」,因为「嗔必令心热恼」,]如果心生嗔的话他一定热恼,热而且恼,也就是心中生恼一定会生热,也就是我好恼火,恼就有火会烧。我们俗语说肝火很盛,那种人就很容易生气,那种人多半是瘦子,瘦的人肝火大很容易生气,胖子比较脾气好一点,有关系。因为肝火盛,所以把身体的油都烧光了所以他瘦巴巴的,胖子常常都是笑眯眯的。笑眯眯他心中火比较少,所以油就越积越多。嗔心的怒火会火烧功德林,小心不要随便生气,所以要修不怒。一生气你就会觉得(台语),一把火就烧光光了。生气本来是气人家恼你或是怎么样,接着是气自己生气,可气自己生气就气得更久。

[「无明」:即是痴。痴心所的体性是:「于诸理跟事,迷暗为性。」]迷就是搞不清楚,暗就是糊里糊涂,好像人在暗中摸索糊里糊涂,这叫无明。休息一下。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