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无遮斋会,不论出家、俗家、也...

五种食物助你去口气

口气难闻,口气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交际。那口气重该怎么办呢?有哪些去除的方法?下面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1、茶叶: 性苦,味寒,有止渴、清神、消食、除烦去腻的功效。用浓茶漱口或口嚼茶叶可除口臭。对进食......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一般人初发心修行,诵经、持咒、念佛时妄想多,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在学佛之前,我们一直都是用的妄心,当然妄想的力量强。刚一开始修行念佛,我们不太......

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

问: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 索达吉堪布答:一是通过听闻经、律、论三藏教典,来增上诚信因果法要的力度。若不依靠三藏教义的明示与警醒,本来很不稳定的凡夫就易于退失对因果的信心,故依世尊的遗教,方能产生对......

思惟略要法--不净观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内身外身爱着浮相,习之来久染心难遣,欲除贪欲当观不净。嗔恚由外既尔可制,如人破竹初节为难,既制贪欲,余二自伏。 不净观者,......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092成观法师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092 成观法师讲解 有一个弟子发E-mail,弟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阿阇梨请教,说:我们常说六根对六识生六尘,那前五根是很清楚的,眼球、鼻子、耳朵、舌头、身体,这前五根,这不是前五......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0慧律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0 慧律法师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楞严经》卷一05净界法师

《楞严经》卷一05 净界法师 戊二、显位叹德 蕅益大师将《念佛法门》由浅入深分成二个次第:一、事持,事持是一种事相上的修学:也就是我们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去接触佛号的时候,我们是把重点......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

心然法师《地藏菩萨本迹记》

序 白圣 菩萨以正智证到真如理之后,复起差别智,观见一切众生,沉沦六道生死海中,受无量苦恼,于心不忍,因此垂示同体大悲心,现种种形,说种种法,拔除众生无量苦恼,并与以无量快乐,此即是菩萨行愿,也即是菩......

施食法问答集

1、已经有一般常用的施食法了,为何又制订准提施食法,其原因为何? 答:准提施食法与一般施食仪轨是一样的.只是在一般之施食仪轨前增加了召请准提佛母,因召请准提佛母等同召请一切诸佛菩萨,并可得龙天护法护佑......

 静波法师:慈悲与平等

慈悲与平等  ——静波法师开示节录(录音整理)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慧鑫 所谓平等就是没有差别的意思。   人与人、人与动物,应该具备平等、尊重,是这样的一个基本......

宣化上人:一切都在随众生的业而改变

在《法华经》里,诸佛就曾三变土田,把娑婆世界变成庄严清淨的世界;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我们看这个世界是有泥、有土;但在诸佛份上看来,都是黄金为地的地方。这是因为我们的业障障......

梦参老和尚: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但是我们出家人给人类的贡献是什么呢?福德、安全、幸福。这个不管你明不明白,深信,你得的利益大,不信就没有好处啦。但有些你必须得信!   我们举个......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现前的时候谁也挡不住......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完全照着做,结果平安降落。所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

道证法师:舍不得儿女,误了她一生大事

  一、肝癌病苦,拼命念佛,水肿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有来了一位菩萨,后来有出来示范拜佛,他是一位老师。他的母亲念佛,说她不用功,她也很用功,常常打佛七的时候,人家出去上厕所,她都不用出去;常常......

寂静法师:信心的力量

四川德阳万佛寺2011年农历五月佛七开示录 (五月十九上午寂静法师开示) 信心的力量 我们学习佛法,第一个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信心。不是在于我们知道多少,懂得多少。知道多,懂得多,未必能起作用。能让佛......

星云大师: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么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一个好的观念,你没有好的思想观念,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想要成功,这不是妄想就能成功的,那么成功的......

妙祥法师:世间善事和佛教的善是一样的吗?

  行善事和慈悲是一样的吗?   这个善事有世间善和出世间善,出世间善才为真善。什么叫善呢?佛法里的善,以严持戒律为善、无我为善、究竟为善,所以说这个善和世间善不一样。慈悲和善事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因......

妙境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9

如中论偈中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现在的文是说证果。在我们凡夫的地位,开始修行说证果,那就是初入圣位,就应该说是证果了。所以这下面智者大师说的三种观、三种止,在这上论......

 索达吉堪布: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问:该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答:无垢光尊者说过:“昨天的事就像昨天的梦,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去怀念这些。”沉浸在过去的苦难或辉煌里,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如果非要追忆过去不可,那也......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时,更是让人痛苦。因此有人以为,只要将情感斩断,就再也不会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说,众生都是「......

【海沧的相聚】

文 / 慧瑶   6月13日下午4点,厦门海沧区行政中心广场前,湖水在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湖光水色边,消夏的人三三两两地散步漫游,湖中的几处绿洲上,几只白鹭正在停留、觅食,平添了几分平静与优雅。   ......

印光大师: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

开愿法师:正法与外道的区别

开愿法师开示:正法与外道的区别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是真的,决定不假。佛教导我们把事情看清楚了。你想求,那是你渴望的果,渴望这个果,怎么办?佛告诉你,种因。种了因当然有果报了。和一般世间的顶......

仁焕法师:保命保健康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正月念佛七法会 (十五上午仁焕法师开示) 保命保健康 今天是广东化州市南山寺新年第一个佛七开始。非常感恩诸位同修不辞辛苦来到南山寺念佛七法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

如本法师:出家修行的十点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间而出世间的关键,是小我而大我的人生观,是由迷妄而觉悟的分水岭,是生死而涅槃的界碑,是烦恼而菩提的起点,因此,在出家前,心里应准备一些事项是必......

昌臻法师:什么样心地的人命运最好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

华藏世界、www.foxueol.com、佛学、集佛学资讯、高僧大德佛学视频、禅乐佛音等;佛法在人间,探寻事物的本源,追求一切事情的归宿;将佛法还于人间,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类造福;祈愿现实人心得到净化,人间变成净土,像华藏世界一样,实现真正的和谐!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086成观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讲座086 成观法师讲解 如来讲经的功用或是目的,或是功德,第一个能令众生得正见,因为他首先要破众生的俗见、外道见、二乘见,入如来知见,因此得到正见,依这个正见起正信。起正信、起坚定......

证严法师:情爱

  有位少女问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师言:“要专,要规规矩矩。”   又问:“专情、私情有何不同?”师言:“私情是占有,专情乃真诚;私情不择手段,专情宁见对方幸福。”   某先生为情所苦,问:“人能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