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

《梵网经菩萨戒》,大乘佛教菩萨戒律之一,于公元401年,由鸠摩罗什译成中文,僧肇誉之为“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 《梵网经菩萨戒》亦名《梵网经菩萨戒本》,或《大梵网经菩萨戒本》,梵网、梵天网、大梵天网乃同体之异名。于近一千六百年前,由鸠摩罗什大师节选翻译,并依之为一批弟子授戒,盖为华夏传授菩萨戒之始。 然该“戒本”译于大师晚年,什师尚未推敲润色,便溘然驾鹤归西,致令此译留有缺憾。诸如“杀因杀缘杀法杀业”、“悭因悭缘悭法悭业”等句,属于字词直译,若不加意译、进行阐释,则义理难明、令人费解。此外,某些印欧句式,不符汉地思维习惯,虽不影响理解,但令人感觉别扭、奇异。 语言随时代而变迁,此乃古今自然规律,古人之通俗用语,于今人则诘屈聱牙、颇难理解。虽然“诸法空相”、义在言外,无须执着文字,但众多当今初学,仍需以言见义,先领会而后熏修。既然佛法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普度众生乃大悲宗旨,则固守形式影响受益,毋若灵活变通而早入道。 今幸遇一润色修订本,读来感觉文通字顺、明白晓畅,内容合乎原旨,未见因文而害意;以今日用品代替过时古物,似亦未尝不可。其“菩萨戒序”、“受持流通”几近原文,“十条重戒”、“卌八轻戒”,标号清晰,赫然醒目,令人一目了然。所附“简要注释”,略指津梁,无冗长累赘之嫌。故欲在此公诸于众,与众有缘者分享。 普通居士读之可明白大意、培植根基;发心菩萨诵此易契入奥义、节节攀升。诸佛、菩萨、大士深明“八不”妙理,色空一如,出神入化,仍需常诵菩萨戒本;无名后学、初发心者执著事物名相,贪嗔痴慢,更须以戒为师、反复诵习,直至领会贯通、运用自如,成真菩萨、最终解脱。 若想作菩萨,必持菩萨戒;不持菩萨戒,决难成菩萨。无论何人,一发菩提心,万里始足下;尘土积成山,滴水汇为渊;只要持之以恒,必然功到自成。 真修菩萨行者,必须经受逆水行舟、长途跋涉之历练。待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则会步入“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圣境,收获“自利利他、觉行圆满”之正果。 此版本于《百度》网面世以来,已获二百多位菩萨赞许首肯。期盼将有更多菩萨挺身而出,参与、完善、护持、弘扬,以令众多学者、行者获益,使菩萨队伍日益扩大,让佛陀精神光耀人间。

菩提心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菩提心的人格定位 菩提心是指人类的深层潜意识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谛的愿望,在三层人格分类法中,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对比佛学的唯识分类法,集体潜意识是指第七识,末那识。佛学中末那识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创造产生的。阿赖耶识中有相分,理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菩提心的缘起是其中的证自证分在第七识中的体现。 菩提心的心理过程 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迦陵频伽之音

迦陵频伽(梵语kalavinka、巴利语karavi^ka)是指佛教中的一种神鸟。据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佛经中又名美音鸟或妙音鸟,迦陵频伽,佛教经典称“妙音鸟”,《慧苑音义》云:“迦陵频伽此云妙音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 《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所及音,唯除如来言声。”《妙法莲华经》卷六:“山川岩谷中,迦陵频伽声,命命等诸鸟,悉闻其音声。” 《佛说阿弥陀经》:“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具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其形象为人首鸟身。在我国,迦陵频伽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北魏的石刻上,唐代敦煌壁画以及铜镜也多见其造型。巴林左旗辽上京南塔的浮雕迦陵频伽像,头梳发髻,脸型丰腴,额点朱志,上身裸露,作飞翔状。

朝圣之旅

朝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áo shèng。字面意思是朝拜圣像。比喻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多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许多宗教认为特定地方有灵性重要性。 常见的教徒归属的宗教有(排名不分先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犹太教等。(注:中国五大宗教中的基督教指的是新教,下文中的宗教圣地是三大教派共同的圣地,所以下文中基督教指的是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 关于佛教朝圣,佛教经典有具体的记载,如《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1] 中说:“如是八大灵塔,若有婆罗门及善男子善女人等,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是人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称赞,名闻普遍甚深广大,乃至诸苾刍亦应当学复次诸苾刍,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八大灵塔,向此生中至诚供养,是人命终速生天界。“再如《大般涅槃经》 [2] (卷中)记载,佛陀在世时,四方诸比丘可礼拜供养佛陀,听经受法,长获福利。佛陀授记阿难,佛涅槃后,如有发心之人,能前往佛陀诞生之蓝毗尼、佛陀成道之菩提伽耶、佛陀转法轮之鹿野苑、佛陀涅槃之拘尸那罗等四处朝圣,所获功德不可称计。所生之处,常在人天,受乐果报,无有穷尽。 现有的佛教朝圣主要是印度尼泊尔十八大圣迹线路,根据蝉友圈·佛旅网 [3] 创始人衲木错,在多年的佛教朝圣体悟中,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由顺时针方向的佛陀朝圣线路。这条朝圣线路查阅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征求许多国内外高僧大德的开示,这条朝圣路线成功地开辟,对于印度尼泊尔佛教朝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圆满朝圣佛陀,体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义。 [4] 1.出生——蓝毗尼园: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时的脚印和沐浴的圣池。 2.成长——佛陀祖国迦毗罗卫国的遗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尸那罗森林南丹格尔。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坚硬的地方。苦行林,尼连禅河,贤劫千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树,正觉塔和佛陀亲自开光的25岁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向往的地方。 5.初转法轮——鹿野苑。佛陀三转*轮地,为五比丘宣说了四圣谛、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团。佛陀舍利塔和最庄严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国徽以此为标志)。 6.涅槃——拘尸那罗。佛陀最后度弟子须跋陀罗和涅槃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佛陀最后说法处,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盘塔,佛陀6.1米最为庄严之涅槃像,拘尸那罗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圣体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圣池迦兰陀池;在此宣说诸多经典,如《佛说般舟三昧经》等。 8.祇园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阿含部等经典均在此宣说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讲经台,阿难菩提树;央掘摩罗塔、给孤独长老塔等。 9.西天灵山——灵鹫山。佛陀讲成佛之经典《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经典之灵鹫净土,佛陀依然在此讲经说法;隋朝时,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10.降凡处——桑克希亚。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后(《地藏经》)乘金色天梯降凡处,帝释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产生之地,曲女城大法会玄奘大师辨经处。 11.神变处——吠舍离。(广严大城灵塔中,如来思念寿量处)佛陀在广严城外示现神通降服96种外道,佛陀预告涅槃处,佛陀舍利塔,阿难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维摩诘大士故居,第二次经典结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烂陀大学,莲花生大士、寂天菩萨、玄奘大师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参学讲经。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师求学、辩经弘法地;规模宏大的佛教遗址。 13.玄奘大师纪念馆——玄奘大师头盖骨舍利、佛陀脚印(千幅轮)、妙法莲华经血经。 14.经典结集——佛教第一次经典结集之七叶窟,五百大阿罗汉结集之山洞。 15.鸡足山——祖师迦叶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弥勒菩萨下生传授佛陀衣钵。 16.恒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纳西(6000多年历史),观赏世界最美丽的日出—恒河日出,迎请佛教最重要的圣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恒河沙(金刚沙),印度教沐浴与焰口圣地。 17.世界八大奇迹之泰姬陵、红城堡(印度三大红堡之一),建筑博物馆。 18.印度首都新德里,朝圣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佛陀舍利。游走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与农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体验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领域,真实感受真正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