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长老

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吉尔吉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妙不可言,不可思议,故说为妙;“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深藏不露,第三是出淤泥而不染。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出自《楞严经》第五卷,由于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提倡,成为中国净土宗五经一论中的一品经。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询问诸大菩萨进入禅定、获得开悟的方法,大势至菩萨说他以念佛方法修学成功,其关键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集中心思,忆佛念佛,维持净念,相续不断。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原译文由唐朝天竺般剌密谛法师所译。此章共244字(不含标点)。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楞严经》,著名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据《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浅释说:早于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曰:“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智者闻后辄向西方叩拜,冀能一观楞严的意旨,不料这么一拜便拜了十八年,而终未能得见这部楞严经。

阿毗达摩俱舍论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受“大乘”影响时的著作。世亲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以为帮助己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注解之后才明白是批评《毗婆沙》的。传说虽然如此,但学者们大都承认《俱舍论本颂》是以犍陀罗流行的《阿毗达摩杂心论》为基础,更广泛地吸取《婆沙》资料改编而成,所以将它当作纯粹的《毗婆沙论》提要之作,并不符合于事实。 《俱舍论本颂》和《释论》的梵本,在印度早已散失,只余有称友所作《俱舍论释疏》里还保存着一些引用文句,但不完全。1934~1938年间,印度人在中国西藏地区寺院里陆续发现了约在十二、三世纪顷写的《俱舍论本颂》和《释论》的梵文原本(《本颂》系从《释论》录出,故有衍文),摄影携回。1946年更由印度学者戈克尔校勘其《本颂》发表。 基本内容: 《俱舍论本颂》的底本是《杂心论》,因而它的结构也同《杂心》一样,贯穿着犍陀罗有部学说"以四谛为纲"的传统精神。全论分为八品,开头两品总论。 第一品 分别界,说四谛法的自体,有四十八颂。其中除去带有序分性质的三个颂而外,全颂总标有、无漏法后,即以蕴、处、界三类范畴统摄诸法,详解其名义,并就"界"用"见非见"等二十二门详细分别。 第二品 分别根,从诸法在染净两方面能作助力即增上的意义,详说其功用,有七十三颂。先依增上义说二十二根。次依缘起道理说各法的俱起,此有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及不相应行法,在这里有本论的简别、废立,中国的俱舍论师即据以建立俱舍"七十五法"之说。最后说诸法缘起所依的六因、四缘。以下各品分说染净即流转和还灭的两方面各法的因果,先果后因,与四谛相当。 第三品 分别世间,说染法的果,相当于苦缔,凡有一百零二颂。先说有情生位的三界、四生、五趣乃至十二缘起等,次说有情住位的四食,再次说有情殁位的舍受乃至断末摩等。最后说有情所居世界的体量、成坏、所经劫数等。 第四品 分别业,说染法的亲因,相当于集谛的一部分,有一百二十七颂。先说诸业的自性和诸门分别,次说表业、无表业,再次解释经中散说各业以及业的杂义。 第五品 分别随眠,说染法的疏缘,相当于集谛的另一部分,有七十颂。先说随眠即根本烦恼的体性及其诸门分别,次说漏等烦恼异门,后说烦恼的断灭。 第六品 分别道及贤圣(补特伽罗),相当于灭谛,有七十九颂。先说圣道的体性,圣道所证的四谛等,次约人(即补特伽罗)说圣道的加行、位次,乃至四果、四向等。 第七品 分别智,说净法的亲因,相当于道谛的一部分,有五十六颂先说十智的不同及其诸门分别,次说智所成就的功德等。 第八品 分别定,说净法的疏缘,相当于道谛的另一部分,有四十三颂。先说四静虑等诸定,次说四无量等定的功德,其后连带说明佛教正法如何住在世间。另外有四个颂属于流通分的性质,说明本论乃依据《毗婆沙论》解释阿毗达摩,而略有批评,并伤叹佛教正法垂灭,劝励学道。

三宝经

法尊法师译,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所皈依的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诚信敬心;从而展转地、深刻地对三宝功德加深了解和体会,引生滋长自己善法之欲;从而发起精进勇猛之行。 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是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忆念三宝功德,是佛陀弟子纯洁信仰、修学佛法的基本法门。 现从我国藏文经典中检出《随念三宝经》译成汉文,并加以浅说,俾初学佛法的人能够初步地了解到三宝功德,树坚信幢,起饶益行。此经,是西藏僧众中每天进食必诵之经典,大似汉地僧众之诵念《供养文》。在藏文中有两种:一保存在大藏经中,一别行流通,而词句间稍有出入。今从大藏经中译出。原译不著译师之名。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佛、甘露王。密号为清静。在佛教中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迄今十劫,现正在说法。 —内容依据印光大师勘定的《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原译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书影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书影(4张) —愿名依据慧远大师著述的《无量寿经义疏》。 [1] 01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02不更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03身真金色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04形色相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05宿命智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06天眼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07天耳普闻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08他心悉知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09神足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0不贪计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11住定证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12光明无量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3寿命无量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14声闻无数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15随愿修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不闻恶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17诸佛称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18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9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欲生果遂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21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22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供养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24供具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25演说妙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26那罗延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27一切严净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28道树高显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29诵经得慧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30慧辩无限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31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宝香妙严愿 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33蒙光柔软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闻名得忍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35脱离女身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36常修梵行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7天人致敬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衣服随念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39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40树中现刹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意,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诸根无缺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42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闻名得福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4修行具德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5普等三昧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6随愿闻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7闻名不退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48得三法忍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